[发明专利]防盗弹子锁及其钥匙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99350.3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2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徐艳洲;徐双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艳洲 |
主分类号: | E05B27/10 | 分类号: | E05B27/10;E05B15/08;E05B19/00;E05B19/08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白京萍 |
地址: | 233010 安徽省蚌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盗 弹子 及其 钥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盗弹子锁,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防盗弹子锁的钥匙。
背景技术
现有弹子锁的结构为:包括锁体,可转动地装在锁体中的圆柱形锁芯,锁芯在轴向上开有钥匙孔,锁芯和锁体径向上设有弹子及弹簧,弹子部分伸入钥匙孔,现有弹子锁的钥匙包括钥匙柄、与钥匙柄末端固接的钥匙体两部分,钥匙体为一条形板,条形板的一条棱上铣有齿牙,条形板的两侧面上铣有槽。由于现有弹子锁内弹子直接伸入钥匙孔内,使钥匙孔中弹子的间距和深度可被探测到,窃贼使用钢 (丝)、发夹、万能钥匙等工具可轻易地插进钥匙孔中触及、拨准弹子而开锁,因此,现有弹子锁防盗性能差。由于现有钥匙的匙体为棱上铣有齿牙、两侧面上铣有槽的条形板,因此,现有钥匙易被个人用软物质压模仿制,另外,现有钥匙通过齿牙与弹子配合起作用,即钥匙体插入钥匙孔中一次对准弹子便可开锁,这使钥匙的互开率高。现有弹子锁很不防拨、现有钥匙易被仿制、钥匙的互开率高等现象的存在,使得现有弹子锁的保险防盗功能低、安全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盗弹子锁,该弹子锁防拔性高、安全性好。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易被仿制、互开率低的弹子锁的钥匙,该钥匙不易被仿制且互开率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盗弹子锁,包括锁体、转动地装在锁体中的圆柱形锁芯,锁芯在轴向上开有钥匙孔,钥匙孔由彼此相通的水平孔、竖直孔和圆柱形孔构成;水平孔和竖直孔都呈狭窄的矩形,水平孔的一端位于锁芯端板的中间位置,另一端位于锁芯内;竖直孔的中心线与水平孔的中心线重合,竖直孔一端位于锁芯前端,距离锁芯端板有一段距离,另一端位于锁芯内并与水平孔平齐,锁芯和锁体在与所述竖直孔共面的位置上有互成180o且两两对称排列的弹子孔,弹子孔内装有弹子及弹簧;圆柱形孔一端与水平孔平齐,另一端位于锁芯末端,圆柱形孔的截面直径等于或大于竖直孔的径向长度。
本发明的防盗弹子锁采用上述结构后,因弹子只伸入竖直孔中,现有的钥匙、钢丝或发夹等物只能从水平孔伸入锁芯,所以不能够触及、拨准弹子。而且本发明的防盗弹子锁的弹子和弹簧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沿锁芯轴线径向排列,在不能得知弹子深度和相邻两个弹子距离的情况下,很难将所有弹子拨到相应位置;再者,水平孔呈狭窄的矩形,截面宽度很小,只有宽度小于水平孔截面宽度的物体才能插入锁芯,降低了其他较大物体插入的概率。所以在没有特制钥匙的情况下也无法开锁,所以,本发明的弹子锁具有很高的防盗、防互开性。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水平孔在位于锁芯端板的一端有向外延伸的两段圆弧,圆弧的圆心与水平孔截面矩形的中心重合,圆弧的直径大于截面矩形的宽而小于截面矩形的长,这样可以方便钥匙的插入和旋转。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盗弹子锁的钥匙,包括钥匙环,钥匙柄和固接在钥匙柄末端的钥匙体,所述钥匙体为长方形板,钥匙体与钥匙柄平行的两个较窄的平面上有若干两两对称的凹槽。
本发明的钥匙不是简单的平板结构,而是在平板的两个侧面开有与本发明防盗弹子锁的弹子相匹配的凹槽,因此不易被仿制,而且凹槽的深度和距离有多重选择,降低钥匙的互开率。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钥匙柄为圆柱形,这样可以方便钥匙在插入锁芯后自由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防盗弹子锁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防盗弹子锁的钥匙的立体图。
图5是用本发明开锁过程中钥匙插入至十字形槽的示意图。
图6是用本发明开锁过程中钥匙插入至圆柱形槽的示意图。
图7是用本发明开锁过程中钥匙插入至圆柱形槽并旋转90o的示意图。
图8是用本发明开锁状态立体图。
图9是与本发明开锁状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
参见图1—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艳洲,未经徐艳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93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