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塑料建筑模板的成型方法及其专用挤出模头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97554.3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1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百新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06 | 分类号: | B29C47/06;B29C47/14;C08L23/12;C08L23/06;C08L27/06;C08K3/22;C08K3/38;C08J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塑料 建筑 模板 成型 方法 及其 专用 挤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建筑模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塑料建筑模板的成型方法及其专用挤出模头。
背景技术
建筑领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需要大量的建筑模板。目前,市场上应用的有钢模板、木质模板和塑料模板。其中,塑料模板以其独特的优势应用日益广泛。通常,塑料模板分为实心塑料模板和中空塑料模板,均是由芯层和覆盖于芯层上下两侧面的表层构成,这种结构的塑料模板对提高模板的强度和耐磨性有着明显的进步。
上述塑料模板在加工时,通常是将芯层原料搅拌混合后送入一套挤出机内,将表层原料搅拌混合后送入另一台挤出机内,两台挤出机将熔炼后的混合料同时挤入挤出模头中,使得连续挤出复合制成平板状建筑模板。这种制作方法虽然已经使用多年,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上下表层料与芯层料同步进入挤出模头中,而目前,常用的挤出模头通常将上下表层料和芯层料同步挤出,由于挤出模头内的模腔的进料通道上设有压缩段,混合原料中容易混有杂质,当混合原料通过压缩段时,杂质容易卡在压缩缝隙中,由于空间小,在挤出时,混合料的表面容易被杂质划伤,造成塑料模板表面划痕,影响产品美观及建筑模板的物理学性能,从而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给生产厂家造成损失。且由于芯层料和表层料同时经挤出机熔炼后进入挤出模头的出料口,则这种划痕不易避免。
因此,如何解决多层塑料建筑模板的表面划痕问题,一直是建筑模板制造行业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塑料建筑模板的成型方法及其专用挤出模头,其目的主要是解决现有塑料建筑模板在制作时,其产品表面容易造成划痕,影响产品美观及产品质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塑料建筑模板的成型方法,包括上、下表层和芯层,其原料配比为:
所述上、下表层的组分和含量(重量百分比)为:
基料 60%~90%;
阻燃材料 9%~35%;
润湿剂 0.1%~5%;
所述芯层的组分和含量(重量百分比)为:
基料 98%~99.5%;
发泡剂 0.1%~0.3%;
发泡温度调节剂 0.05%~1.2%;
润湿剂 0.05%~1%;
采用上述原料的成型方法是:将芯层料及上、下表层料按原料配比混合后装入高速混合机进行充分混合,经上料机送入双螺杆挤出机,再经进料管道送入挤出模头;在挤出模头的出口段将上、下表层原料和芯层原料熔合并同向挤出,经定型、冷却、切割后获得多层塑料建筑模板成品。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基料为烯烃类热塑性塑料,该烯烃类热塑性塑料为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三者中任一种,或是聚丙烯和聚乙烯的混合物。
2、上述方案中,所述发泡剂为偶氮二羧酸钡、偶氮二甲酰胺、草酰肼或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
3、上述方案中,所述发泡温度调节剂为锌、铅、镉或钡的氧化物;所述润湿剂为液体聚异丁烯、低分子量石蜡或动物油脂。
4、上述方案中,所述阻燃材料为三氧化二锑、氧化钼、氧化铜、氧化锌、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或硼酸锌中的一种。
一种用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成型方法的专用挤出模头,包括模体、模芯及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包括上表层料进料口、芯层料上进料口、芯层料下进料口及下表层料进料口;所述模体上依次设有上表层料通道、芯层料上流道、芯层料下流道及下表层料通道;模体的前端设有与所述上表层料通道、芯层料上流道、芯层料下流道及下表层料通道相连通的复合共挤通道;所述上表层料通道、芯层料上流道、芯层料下流道及下表层料通道分别与上表层料进料口、芯层料上进料口、芯层料下进料口及下表层料进料口对应连通;所述模芯的前端对应模体的复合共挤通道位置设有成排设置的至少三个的芯棒;所述芯层料上流道及芯层料下流道的出口段与复合共挤通道连通形成Y型结构;所述上表层料通道和下表层料通道的出口段分别垂直于所述复合共挤通道的进口段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至少三个的芯棒位于所述复合共挤通道的中间位置。
2、上述方案中,所述芯层料上流道及芯层料下流道的出口段处设有顶点朝向进料口方向,底边朝向出料口方向的三角形缓冲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百新塑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百新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75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核反应堆内部液压控制棒驱动机构组件
- 下一篇:带奖金特征的游戏机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