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容量动力锂离子防爆阀密封性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4777.4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4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华;高锋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容量 动力 锂离子 防爆 密封性 检测 设备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容量动力锂离子电池防爆阀密封性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大容量动力锂离子电池防爆阀密封性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笔记本、摄像机、数码相机、手机以及电动工具等产品上。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石油、煤、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随着人们日益开采而减少的今天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清洁、环保、高效的能源转换储能系统成为解决现代文明面临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有效方法,备受人们的青睐。
但是用于低温、气压稀薄的苛刻环境中,以及高功率放电的动力驱动等恶劣条件下。对电池的密封性要求很高,目前业内有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检测锂离子电池的密封性。
其中一种检测装置包括盛有检测液的容器,夹具以及高压气体连接装置,该夹具可将待测的锂离子电池防爆阀放于容器内,该高压气体一端有锂离子电池的防爆阀孔相连通,另一端与高压气体相通。
检测时,将待测锂离子电池防爆阀浸入容器的检测液中,然后通高压气体,持续几秒,观察有无气泡,有说明漏气密封性不好,反之说明密封性良好。
这种方法要用到液体,检测后还要进行处理,才可以使用。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
1、需要用检测液,检测后还要处理;
2、操作不方便、效率低、人为因素较大。
3、自动化程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容量动力锂离子电池防爆阀密封性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无检测介质,体积小,检测方便,效率高,自动化化程度高。解决以上技术存在的问题。该方法使用于在电池盖板连接极柱焊接防爆阀,但未连接电芯及未焊接壳之前。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容量动力锂离子防爆阀密封性检测设备,包括设备底座,检测控制系统,升降气缸,密封腔体,防爆阀,连接杆和压缩气源, 其中,
所述升降气缸连接连接杆,并用于控制连接杆上下移动;
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升降气缸,另一端连接防爆阀;
所述设备底座与连接杆之间具有用于夹置待测锂离子电池防爆阀的空间;
所述检测控制系统包括数显压力表,其与密封腔体连接,与防爆阀,连接杆形成密封;
所述压缩气源连接至防爆阀和密封腔体,并用于向它们加压。
进一步地,还包括机架,机架上部具有用于固定升降气缸的气缸固定机构,机架下部设有设备底座。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磁阀,其通过气体管路一端连接压缩气源,另一端连接至连接杆。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磁换向阀,其通过气体管路一端连接压缩气源,另一端连接升降气缸。
进一步地,数显压力表通过气体管路与密封腔体连接,与防爆阀,连接杆形成密封。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密封垫圈,其设置在密封腔体上,所述密封腔体、密封垫圈和数显压力表通过气体管路连通,密封腔体和密封垫圈通过气体管路连接至数显压力表。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控制系统为一控制箱,其连接一蜂鸣器,用于检测电池密封性异常时报警。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气源通过管路和连接杆连接至防爆阀和密封腔体,并用于向它们加压,并通过一电磁阀开闭,所述压缩气源可将密封腔体充满气体,并在规定时间保持压力恒定。
上述大容量动力锂离子防爆阀密封性检测设备的检测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1)把待测电池防爆阀放入检测设备底部工装;
(2)升降装置下压,使电池防爆阀口通过连接杆、密封垫圈紧密连接;
(3)延时1-2s控制箱计时器开始计时,同时电磁阀打开压缩气源给防爆阀、密封腔体和管道加压;
(4)到达设定时间电磁阀关闭,防爆阀、连接杆、密封垫圈、密封腔体、数显压力表和管形成密封系统;
(5)在大于或等于规定时间内气压大于或等于设定的值,蜂鸣器不报警,说明密封性良好;
(6)到达设定时间电磁阀换向阀换向气缸升起,测试完成。
进一步地,步骤(1)之前还包括步骤:检查各电气管路是否良好,查看检测控制系统参数设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步骤(2)中采用踩下脚踏开关使气缸带动连接杆下压,气缸到下限位;步骤(5)中大于或等于规定时间内气压大于或等于设定的值,报警器不响,说明密封性良好,反之说明密封性异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47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充电控制电路
- 下一篇:隔离开关吊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