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交叉同侧滑动四转子内燃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4731.2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5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苏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犁 |
主分类号: | F02B53/00 | 分类号: | F02B53/00;F02B53/02;F02B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合德专利事务所 11244 | 代理人: | 王文会;刘榜美 |
地址: | 10002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叉 滑动 转子 内燃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子内燃发动机领域的技术改进,特别是涉及从交叉转子转动做功及相互之间滑、联动惯性就位到动力输出的一种双交叉同侧滑动四转子内燃发动机。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的内燃发动机都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个四冲程,空气通过吸气和压缩冲程,其体积被压缩了几倍到几十倍并同燃料混合,当其被点燃--爆发后其体积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再膨胀几十倍,这样膨胀的气体推动转子(叶片)转动或推动活塞运动做功。这时我们注意到这样两个现象:
一是内燃发动机在低速运转(怠速)时,尾气排放少,噪音小,输出功率低,仅够维持发动机运转,这是因为投入燃料少,燃料与空气混合的比例低,燃烧后的尾气仍含有相当数量未经燃烧的空气,这时我们假设缩短压缩冲程的行程以减少经压缩却未燃烧空气的摄取量,这样,压缩空气时所消耗的功是不是可以更少些呢?(在燃料与压缩空气比例不变的条件下)投入的燃料是不是可以更少些呢?
二是内燃发动机在高速运转,尾气排放压力大,噪音大,输出功率高,这是因为投入燃料多,燃料与空气混合的比例高,这时我们假设增加做功冲程的行程,这样,是不是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膨胀的气体做更多的功从而减少高压尾气排放、降低噪音呢?但遗憾的是,一般现有的内燃发动机由于目前机械构造的限制,其每个冲程的行程都相同,上述两个假设不可能实现。
另外一般现有的内燃发动机由于目前机械构造的限制,在排气冲程内废气不能排净,影响下次工作循环燃料的燃烧的质量。
有鉴于上述一般现有内燃发动机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双交叉同侧滑动四转子内燃发动机(名称),能够实现一般现有内燃发动机所不能,可以使其做功冲程的行程是压缩冲程的行程.(或者说:排气量是吸气量)的数倍,实现内燃发动机功效成倍增长,做到内燃发动机低速运转(怠速)时省燃料;高速运转时提高燃料使用效率减少高压尾气排放,同时在排气冲程内将废气排净,从而提高燃料的燃烧质量。提高内燃发动机的系统工作效率,降低燃耗,减轻其震动,缩小、减轻发动机整机体积和重量。经过不断研究、设计,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一般现有内燃发动机在机械传、联动方法存在的缺陷,为减少燃耗、提高功效、缩小体积、减轻重量、而提供一种双交叉同侧滑动四转子内燃发动机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交叉同侧滑动四转子内燃发动机,包括:动力输出轴(1)、左机壳(2)、右机壳(3)、环壳(4)、左外转子(5)、左内转子(6)、右内转子(7)、右外转子(8)、减压阀(9)、传动齿轮组(10)、左启动电机(11)、右启动电机(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个转子,通过左侧和右侧的内、外转子分别交叉后,两侧转子再交叉,以从左致右按左外转子(5)、左内转子(6)、右内转子(7)、右外转子(8)顺序排列,其叶片按左外转子叶片(5g)、右内转子叶片(7g)、左内转子叶片(6g)、右外转子叶片(8g) 顺序交叉布置;
所述的转子配有双飞轮或双棘轮装置,即每个转子与动力输出轴(1)之间都配有一个内飞轮或内棘轮(5a、6a、7a、8a),当转子逆时针(正向)转动时锁紧两者一起转动,形成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所述的外转子(5、8)配有一个副转子(5c或8c),与其榫卯相接,在外转子(5、8)自身及其副转子(5c或8c)与左机壳(2)上的左转子支撑环(2i)和右机壳(3)上的右转子支撑环(3i)之间,各配有一个外飞轮或外棘轮(5b、8b),而内转子(6、7)配有两个副转子(6c、6d或7c、7d),也与其榫卯相接,副转子(6c、6d或7c、7d)与左机壳(2)上的左转子支撑环(2i)和右机壳(3)上的右转子支撑环(3i)之间,各配有一个外飞轮或外棘轮(6b、7b),当转子顺时针(反向)转动时锁紧两者,让转子不动,将反力传给机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犁,未经苏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47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脂砂生产装置
- 下一篇:全封闭锥齿轴冷镦模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