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窝结构体及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1721.3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6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土屋祐典;末信宏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39/14 | 分类号: | B01D39/14;B01D3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杨勇;洪玉姬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 结构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蜂窝结构体和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更详细地,涉及一种防止在封装时和使用时应力集中在端部的现象而难以产生裂纹的蜂窝结构体和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使用蜂窝结构体作为用于去除从柴油机等排出的粒子状物质(PM)的捕集过滤器。作为用作粒子状物质捕集过滤器的蜂窝结构体,采用在两端面的指定位臵具备孔密封部的孔密封蜂窝结构体(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此处,孔密封蜂窝结构体具备:蜂窝结构部,其具有划分形成作为流体流道的多个室单元的多孔质隔壁;孔密封部,其配设于指定室单元流体的入口侧端部和剩余室单元流体的出口侧端部。通常,对该孔密封部而言,指定室单元和剩余室单元以交错形成所谓的棋盘格样式的方式配臵。根据这种孔密封蜂窝结构体,如果废气从废气入口侧的端面流入至室单元内,则流入至室单元内的废气通过隔壁。并且,当废气通过隔壁时,废气中所含有的PM被隔壁捕集。因此,通过隔壁的废气作为净化气体而排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1958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对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孔密封蜂窝结构体而言,在封装时或使用时存在应力集中于端部的现象。因此,存在在端部容易产生裂纹的问题。并且,如果在端部产生裂纹,则存在孔密封部的一部分与接触该孔密封部的隔壁一起碎落的现象。
本发明鉴于这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该课题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在封装时和使用时应力集中于端部的现象、从而在端部难以产生裂纹的蜂窝结构体和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解决课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以下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和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1]一种蜂窝结构体,其具备:蜂窝结构部,其具有划分形成从一侧端面贯通至另一侧端面的成为流体流道的多个室单元的多孔质隔壁;和多孔质孔密封部,其配设于所述蜂窝结构部的指定室单元的一侧端部和剩余室单元的另一侧端部,其中,当在与所述蜂窝结构部的所述室单元延伸的方向平行的剖面中描绘:内侧界线,其位于从作为外侧端面的相反侧端面的内侧端面起,到所述外侧端面和所述内侧端面之间距离的30%距离的位臵,且作为与所述室单元的延伸方向垂直的直线,其中所述外侧端面作为所述蜂窝结构部的端面侧端面;和外侧界线,其位于从所述内侧端面起,到所述外侧端面和所述内侧端面之间距离的70%距离的位臵,且作为与所述室单元延伸的方向垂直的直线时,所述孔密封部具有:作为所述外侧端面和所述外侧界线之间区域的外侧区域;和作为所述内侧端面和所述内侧界线之间区域的、气孔率大于所述外侧区域的气孔率的内侧区域。
[2]根据[1]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在所述孔密封部中,作为所述外侧区域和所述内侧区域之间区域的中心区域的气孔率大于所述外侧区域气孔率,且所述内侧区域的气孔率大于所述中心区域的气孔率。
[3]根据[1]或[2]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中,所述孔密封部的气孔率从所述外侧端面朝向所述内侧端面连续增大。
[4]根据[1]-[3]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中,所述孔密封部的所述内侧区域和所述外侧区域的气孔率之差为2-55%。
[5]根据[1]-[4]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中,所述孔密封部的所述外侧区域的气孔率为29-80%,所述孔密封部的所述内侧区域的气孔率为38-87%。
[6]根据[1]-[5]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中,所述孔密封部的所述内侧区域和所述蜂窝结构部的所述隔壁的气孔率之差为2-50%。
[7]根据[1]-[6]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中,所述蜂窝结构部的所述隔壁的气孔率为30-80%。
[8]根据[1]-[7]任一项所述的蜂窝结构体,其中,所述蜂窝结构部的所述一侧端面和所述另一侧端面中的所述室单元的开口率分别为30-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17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核桃仁生产工艺
- 下一篇:负极极片、正极极片以及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