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异性检测转基因水稻品系科丰6号的标准分子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8359.4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0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黄新;任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63 | 分类号: | C12N15/63;C12Q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任凤华 |
地址: | 10002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异性 检测 转基因 水稻 品系 标准 分子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异性检测转基因水稻品系科丰6号的标准分子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上食用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农作物。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农作物品质改良,已有多个转基因水稻品系进行了环境释放,申请商业化种植。科丰6号是转双价抗虫基因的转基因水稻品系,所导入外源基因是Bt/CpTI。
在转基因检测时,必须使用标准物质作为阳性对照或制作标准曲线,以对转基因产品进行准确检测。标准质粒分子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可替代植物基因组的一种重组质粒分子,一般包括物种特异性片段和转基因作物检测的外源基因或品系特异性片段。优点是生产成本低,质粒DNA的纯度高,产量大,制作和应用更为灵活,可以人为设计携带多个外源基因,使其应用更为广泛。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转基因大豆棉花和玉米等的定量检测,而且目前标准质粒分子已经获得了国际协同认证。
目前尚未有针对转基因水稻品系科丰6号进行特异性检测的质粒标准分子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异性检测转基因水稻品系科丰6号的标准分子及其应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特异性检测转基因水稻品系科丰6号的标准分子具体为环状载体。所述环状载体具体包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编码基因(CpTI基因)片段、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编码基因(Bt基因)片段、水稻内源基因GOS片段,以及Ti质粒T-DNA的边界序列(如右边界序列RB)片段。
在本发明中,所述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编码基因片段的序列具体可如序列表中序列1的第10-101位所示;
所述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编码基因片段的序列具体可如序列表中序列1的第265-336位所示;
所述水稻内源基因GOS片段的序列具体可如序列表中序列1的第191-258位所示;
所述Ti质粒T-DNA的边界序列片段的序列具体可如序列表中序列1的第108-184位所示。
进一步,所述环状载体为将所述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编码基因片段、所述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编码基因片段、所述水稻内源基因GOS片段、所述Ti质粒T-DNA的边界序列片段一同与pEASY-T3质粒相连后得到的重组载体。
更加具体的,所述环状载体为将如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DNA片段与所述pEASY-T3质粒连接所得的重组载体。
所述环状载体在作为标准分子检测转基因水稻品系科丰6号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定性或定量检测转基因水稻品系科丰6号的试剂盒。
本发明所提供的试剂盒,具体由所述环状载体和如下(a1)-(a4)中的全部或部分组成:
(a1)由序列表中序列2和序列3所示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以及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4所示的探针;(用于扩增CpTI基因片段)
(a2)由序列表中序列5和序列6所示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以及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7所示的探针;(用于扩增Bt基因片段)
(a3)由序列表中序列8和序列9所示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以及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0所示的探针;(用于扩增水稻内源标准基因GOS片段)
(a4)由序列表中序列11和序列12所示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以及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3所示的探针。(用于扩增RB片段)
以上(a1)-(a4)中,所述探针可为TaqMan荧光探针。TaqMan荧光探针是一种寡核苷酸探针,报告荧光基团连接在探针的5’末端,淬灭荧光基团连接在探针的3’末端。PCR扩增时在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PCR扩增时,Taq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从而荧光监测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83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