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河道型水体的除藻方法及移动除藻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7761.0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9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付国楷;胡一越;雷莉;陈水平;张智;刘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C02F1/30;C02F1/36;C02F9/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河道 水体 方法 移动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富营养化水体防治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河道型水体的抑藻除藻方法及多功能移动抑藻除藻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在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加速了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进程,其极端表现就是水华的爆发,它会对水环境将造成严重的危害,破坏生态平衡,甚至使水域丧失使用功能,造成水资源、水环境和区域经济的重大损失。根据《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提供资料,2004年我国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人民币。具统计仅我国太湖流域每年因水体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50亿元人民币。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导致无锡市城区两大水厂先后遭到破坏,供水异常时段持续100小时,给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因此积极开展富营养化水体防治工作,寻求藻类抑制和清除的有效措施,对于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已经成为环境技术研究领域的全球性重点和热点问题。
三峡库区支流众多,2003年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后,对库区而言水环境条件的改变已经引发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特别是部分支流回水区的富营养化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库区部分次级河流出现多次不同程度的“水华”现象,并且具有如下典型特征和变化趋势:
① 水华爆发次数逐年增多;
水华爆发的水域范围逐年扩大;
水华爆发的年内时间延长;
水华爆发呈现出一定的年际波动性;
水华的优势藻种由河道型向湖泊型转化。
针对上述库区次级河流“水华”爆发压力日趋加大和爆发特性的不断转变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藻类抑制、打捞及后续处理的技术研究和设备开发,对控制和抑制库区次级河流水域水华爆发的频次和程度,保护库区次级河流水环境,保障用水水源安全,促进库区环境-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对于藻类的防控,应将长效控制与应急处理结合起来。其中,流域范围内的综合治理,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控制,水体生态环境的恢复等长效控制措施,对于从根本上延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消除藻类危害具有“治本”的意义。而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抑制藻类的生长,或者采取直接打捞的方法从水体中获取藻类等应急处理措施,对于最大限度地降低“水华”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的有序进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经常采用的气浮除藻、絮凝除藻、药剂杀藻、水生生物控藻、微生物溶藻等应急除藻技术中,超声波抑藻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具有过程温和、速度快、无二次污染、便于自动控制、能耗少等优点。超声波除藻在国外已有一些应用实例,我国在太湖地区也初步开展了超声波除藻的应用研究,但是其范围仅限于景观水体或湖泊水体中的藻类控制,尚未见在河道型水体中的应用报道。
目前,我国水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对三峡库区13条一级次级河流营养状态的监测和评价表明,万州区苎溪河呈中度富营养状态,忠县汝溪河和黄金河、丰都县渠溪河和龙河、云阳县彭溪河等5条河流呈轻度富营养状态。2004年3月~7月,巫山县大宁河等部分河段出现“水华”现象。由此可见,藻类抑制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在藻类应急处置技术中,能够适用于流动性河道水体藻类抑制的技术比较少,现有应急处置技术大多针对于湖泊、池塘等流动性较小的水体而开发研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河道型水体的抑藻除藻方法,解决适用于流动性河道水体藻类抑制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河道型水体的抑藻除藻系统--移动除藻平台。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河道型水体的除藻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船体作为载体采用超声波除藻仪、微滤机、自吸式螺旋搅拌曝气机和回旋式藻类打捞机进行配合,对水体中藻类实现超声波去除、机械打捞、藻水分离和水体富氧、气浮作用相结合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具体步骤包括:
将超声波除藻仪安装在船体船舷外侧,采用可升降式安装方法,工作时将超声波除藻仪浸没于水下20cm,产生超声波去除藻类;其中,超声波辐照频率为A=20~50kHz,辐照距离为B=0.5m,辐照时间为C=5min;
将自吸式螺旋搅拌曝气机固定安装在船体前部,工作时实现水体富氧和气浮作用;
回旋式藻类打捞机安装在平台中部,实现藻类机械打捞;
微滤机连接回旋式打捞机,安装在船体的中间平台,实现藻水分离;
污水泵移动安装,实现辅助抽水,输送藻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77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