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多壁羧化碳纳米管提高板蓝根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6326.6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5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于金平;任全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G1/00;A01C1/00;A01C1/02;A01C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羧化 纳米 提高 板蓝根 种子 发芽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了一种中药材种子发芽的方法,属中药材栽培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板蓝根学名菘蓝(Isatis tinctoria L.),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作用。利于温病发热,风寒感冒等症的治疗,板蓝根在中医药中使用量很大,是目前已实现规范化栽培生产的重要中药材。纳米材料是晶体尺寸小于100nm的单晶体或多晶体。经其处理(活化)后,可改变水分子的排列方式和能态,使水分子团变小、能量提高、活性增大,产生许多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改变水与其他物质和生物体的作用行为,如增加水的溶解能力、提高水的细胞生物透性等。碳纳米管能穿透植物种皮,显著影响种子萌发,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多壁羧化碳纳米管提高板蓝根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探讨纳米材料对板蓝根种子萌发的影响,寻找有助于板蓝根种子萌发的方法,从而提高板蓝根的生产效率。
该种利用纳米材料提高板蓝根种子发芽率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A、种子的采收:秋季板蓝根种子成熟时进行采收,晾干后,并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B、种子前处理:选大小一致,种皮无破损的板蓝根种子,用0.1%次氯酸钠表面消毒10min,去离子水冲洗5次,备用。
C、多壁羧化碳纳米管溶液的配制:将多壁羧化碳纳米管充分研磨成粉末,配制成200mg/L母液备用。
D、浸种:将消毒过的板蓝根种子放入装有20mg/L的多壁羧化碳纳米管溶液的烧杯中,浸种24h。
E、播种:以泥炭土∶珍珠岩=2∶1作为发芽的基质,播种前加入多菌灵和复合肥料,拌匀后,上盆播种,置于温室中。
F、发芽记录:发芽开始后,每天记录萌发的正常幼苗数直至无萌发种子出现为止。发芽标准以突破种皮的胚轴长度约等于种子自身的长度为发芽。经过15天的萌发后,由多壁羧化碳纳米管溶液浸种的种子发芽率达79%,对照仅62%,发芽率提高了17个百分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纳米材料处理后的板蓝根发芽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种子的采收和前处理
1、秋季板蓝根种子成熟时进行采收,剥去角果皮,晾干后,并置于4℃冰箱中保存。
2、选大小一致,无破损的板蓝根种子,用0.1%次氯酸钠表面消毒10min后,蒸馏水少量多次冲洗若干次,至无次氯酸钠味道为止。消毒过程中轻摇数次,以便提高消毒效果。
实例2多壁羧化碳纳米管溶液浸种
纳米材料处理:多壁羧化碳纳米管充分研磨成粉末,溶于去离子水,超声波震荡30min,并加入少量DMF分散剂助溶,然后定容,配制成200mg/L母液备用。
实例3板蓝根种子播种
1、浸种:消毒后的种子放入装有稀释10倍的多壁羧化碳纳米管溶液的烧杯中,种子完全浸没在溶液中。将烧杯封口置于摇床上,摇晃24h,使种子与溶液充分接触。同时,以去离子水浸种为对照。
2、播种:以泥炭土∶珍珠岩=2∶1作为发芽的基质,播种前加入多菌灵和复合肥料,拌匀后,上盆播种,置于温室中。
实例4记录
记录:发芽开始后,根据情况加水,保持湿润;发芽标准以突破种皮的胚轴长度到达真种子自身的长度为发芽。按下列公式计算板蓝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率=(n/N)100%(n为最终达到的正常发芽粒数;N为供试种子数)
结果表明:20mg/L多壁羧化碳纳米管溶液浸种24h的板蓝根种子的发芽率为79%,比对照(发芽率为62%)高出17个百分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63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