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耦合式风力发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3079.4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4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强;谢玉琪;杨伟涛;张红旭;宋林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蕴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3/06 |
代理公司: |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8 | 代理人: | 郭丰海 |
地址: | 2141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风力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具体说是将发电机定/转子与风轮集成为一体的耦合式风力发电机,其特别适用于安装在环形风道内进行风力发电,尤其是环形聚风风道的使用场合。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目前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利用风力来进行发电。传统风力发电机分为水平轴和垂直轴两大类,大功率的风力发电机又以水平轴为主,而为了尽可能多的增加扫风面积,这类发电机的风轮叶片往往都要做的很大,通常单个叶片的长度为60米,重量达到8吨左右,这就给运输安装和日常维护带来了很大困难,而且在使用中也存在安全隐患。而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均以小功率为主,若要完全商业化运营,大规模供电,其叶片同样需要做得很大,但其力臂较小、轴很长、叶片弯曲定型后直径很宽,这样一来就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201210282907.2号专利公开了“一种狭管聚风发电的离心式风力发动机”。由于其采用离心式的叶片布置方式,加上风在进入发动机进口时流速很高,为了将强大的风能转换成机械能,叶片品质需求很高,重量会很重,结果是低风速较难启动。另外当上级风机转动后,尾风进入下级时同步性较差,会产生互相影响,叶片做功时由于乱流很多,能量损耗严重。其次中心轴采用多级串联也会带来轴过长,重量过重,以至于同心度难以保证,输出扭矩会受到影响,能量转换率会降低。再者由于叶片过大,设计制造、材料合成、运输、安装、维护等都存在很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耦合式风力发电机,将该发电机与环形聚风风道配合使用,可在满足大功率要求的前提下,有效缩小叶片长度和整机体积,而且能够提高风能的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方案:
本发明的耦合式风力发电机的特点是包括基柱,该基柱呈竖向布置,其上端面中心位置处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套有轮毂,轮毂的外表面沿周向均布有涡轮叶片。所述轮毂的轴向一端有轮辐,轮毂通过轮辐支撑在基柱的上端面上,轮毂与支撑轴间呈可转动状配合。所述轮毂内侧固定有发电机转子,在轮毂内的那段支撑轴或基柱外壁上固定有发电机定子,发电机转子和发电机定子的位置对应,且发电机转子的内径大于发电机定子的外径。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轮毂的四周外表面轴向有不少于两组涡轮叶片,每组涡轮叶片均沿轮毂外表面周向均匀布置,且涡轮叶片的倾斜方向均相同。这样,使得空气在流动过程中,将先后与多级涡轮叶片撞击后才能排出,充分利用气流的尾流对涡轮叶片做功,从而增加了风能的利用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柱上端面和轮毂间有推力圆柱滚子轴承,推力圆柱滚子轴承的下部固定在基柱上端面,推力圆柱滚子轴承的上部与轮毂的轮辐间呈固定连接,使得轮毂能够以支撑轴为中心转动。所述涡轮叶片由碳纤维、玻璃纤维或高分子钛合金材料制成,或者由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的复合材料制成。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发明的耦合式风力发电机在其轮毂内侧固定有发电机外转子,而涡轮叶片分布在轮毂外周,即将涡轮叶片通过轮毂与发电机紧密结合,可高效地把机械能传递给发电机,减少机械能的损耗,提升发电效率。将该发电机与环形聚风风道配合使用,无需将涡轮叶片做的很大就可实现大功率的输出,从而可缩小叶片长度和整机体积,减轻重量。通过环形聚风风道输送来的气流可完全作用在涡轮叶片上,充分利用空气蕴含的能量,提高风能利用率,制造出单台十兆瓦以上的风力发电机。而且,涡轮叶片可直接带动发电机运转,无需设置多轴串联的结构,能量转换率提高。本发明对于内转子发电机同样适合,只需将发电机内、外转子的固定方式对换即可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耦合式风力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蕴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蕴风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30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心抽油杆循环加热装置
- 下一篇:液控式双向控制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