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1,1,4,4,4-六氟-2-丁烯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2246.3 | 申请日: | 201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3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华;叶立峰;周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巨化集团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C07C21/18 | 分类号: | C07C21/18;C07C17/23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240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丁烯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氟代烯烃的合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1,1,1,4,4,4-六氟-2-丁烯(CF3CH=CHCF3)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1,1,1,4,4,4-六氟-2-丁烯,可分为顺式和反式两种同分异构体,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六氟-2-丁烯被认为是发泡剂HCFC-141b的理想替代品之一,可以作为新型的发泡剂、制冷剂和灭火剂使用。该发泡剂产品环保、隔热保温特性显著,不易燃、不消耗臭氧,可以低转换成本取代其他液体发泡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1,1,4,4,4-六氟-2-丁烯主要有以下几种合成方法。
Honeywell公司(专利公开号:US2011288349A1)采用六氟丙烯和三氯甲烷为原料合成1,1,1,4,4,4-六氟-2-丁烯。六氟丙烯与三氯甲烷进行加成反应生成1,1,1-三氯-2,2,3,4,4,4-六氟丁烷,1,1,1-三氯-2,2,3,4,4,4-六氟丁烷再经氟化得到1,1,1,2,2,3,4,4,4-九氟丁烷,1,1,1,2,2,3,4,4,4-九氟丁烷再脱氟化氢、还原脱卤二步反应得到1,1,1,4,4,4-六氟-2-丁烯。
WO2011119388A2采用四氯化碳与乙烯为原料合成1,1,1,4,4,4-六氟-2-丁烯。四氯化碳与乙烯进行加成反应生成1,1,1,4-四氯丙烷,1,1,1,4-四氯丙烷再脱氯化氢后与四氯化碳加成生成1,1,1,2,4,4,4-七氯丁烷,1,1,1,2,4,4,4-七氯丁烷经氟化、脱氯化氢得到1,1,1,4,4,4-六氟-2-丁烯,收率为69%。
JP2010001244采用以1,1,1-三氟-2-溴-2-氯乙烷为原料合成1,1,1,4,4,4-六氟-2-丁烯。1,1,1-三氟-2-溴-2-氯乙烷用锌粉偶联得到1,1,1,4,4,4-六氟-2,3-氯丁烷,1,1,1,4,4,4-六氟-2,3-氯丁烷再用锌粉脱氯得到1,1,1,4,4,4-六氟-2-丁烯,收率为42~69%。
上述几种路线均存在一定的缺点。六氟丙烯和三氯甲烷为原料法及四氯化碳与乙烯为原料法制备1,1,1,4,4,4-六氟-2-丁烯,具有步骤长、工艺复杂等缺点。1,1,1-三氟-2-溴-2-氯乙烷为原料法合成1,1,1,4,4,4-六氟-2-丁烯具有原料价格高且不易得到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的1,1,1,4,4,4-六氟-2-丁烯的合成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1,1,1,4,4,4-六氟-2-丁烯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催化剂、氟化氢和六氯丁二烯按摩尔比0.02~0.2:8~50:1混合后,先在30~60℃下反应0.5~2小时,再升温至60~150℃继续反应3~8小时,冷却、水洗、萃取、分层、碱洗、精馏得到1,1,1,4,4,4-六氟-2,3-二氯丁烷;
(2)在50~80℃下向锌粉和溶剂的混合物中第一次加入步骤(1)得到的1,1,1,4,4,4-六氟-2,3-二氯丁烷,反应0.5~1h后,降温至30~70℃,向反应混合物中第二次加入1,1,1,4,4,4-六氟-2,3-二氯丁烷,然后升温至30~90℃继续反应2~6小时,所述锌粉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5~3.,锌粉与两次共加入的1,1,1,4,4,4-六氟-2,3-二氯丁烷的摩尔比为1~3:1,反应结束后冷却、过滤、精馏即得到1,1,1,4,4,4-六氟-2-丁烯。
进一步的:
步骤(1)所述的催化剂优选为五氯化锑、四氯化钛、四氯化锡中的一种。
步骤(1)所述的催化剂、氟化氢和六氯丁二烯的摩尔比优选为0.05~0.1:10~30:1。
步骤(2)所述的锌粉优选经稀盐酸活化过的锌粉。
步骤(2)所述的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
步骤(2)所述的锌粉与第一次加入的1,1,1,4,4,4-六氟-2,3-二氯丁烷的质量比为1~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巨化集团技术中心,未经巨化集团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22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制备多彩纳米晶纤维素薄膜的方法
- 下一篇:抗菌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