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野苦瓜茶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2193.5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9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吴水金;赖正锋;李跃森;张少平;蔡文燕;张玉灿;邱珊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5***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苦瓜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类饮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以苦瓜为主要原料的新型野苦瓜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苦瓜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重要的蔬菜种类,苦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类等有益的有机成分,明代《救荒本草》、《本草纲目》始列入,疑为三宝太监下西洋时,从南洋群岛移植过来,清代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说:“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即是说瓜熟色赤,苦味减,寒性降低,滋养作用显出,与末熟时相对而言,以清为补之,其实吃苦瓜以色青末黄熟时才好吃,更取其清热消暑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苦瓜含有苦瓜皂苷(又称皂甙),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内分泌、抗氧化、抗菌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等药用和保健功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茶类饮用品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野苦瓜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新型野苦瓜茶的制备方法如下:
(1)、采用苦瓜品种为野生苦瓜,清水洗净,凉干;
(2)、人工切片,厚为0.3-0.5cm;
(3)、先在温度为45℃的烘焙箱中烘焙2个小时;
(4)、再在温度为75℃的烘焙箱中烘焙4个小时,然后取出放置阴凉处;
(5)、隔夜后,用筛网过筛,去除杂质和碎片,即可得品质上好的苦瓜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新型野苦瓜茶的制备方法制出的苦瓜茶产品,其色泽保持原有绿色,外观均匀美观,用开水冲开后,营养成份容易溶解于水、无沉淀、色泽金黄色,苦中带甘,清凉爽口、带有清香、回味无穷,又便于人们携带,因此是一种极佳的保健茶饮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新型野苦瓜茶为了解决目前苦瓜制品中的有效成分被人体吸收利用低的问题,其采用如下法:所采用无公害栽培的野生山苦瓜,用清水洗净,凉干后,用人工切片,先用45℃左右的烘焙箱中烘2个小时,箱门留下3cm宽,可通风,再用75℃烘4个小时,然后取出放置阴凉处,隔夜后,用筛网过筛,去除杂质和碎片,可得品质上好的苦瓜茶,采用自行设计的包装礼盒分袋密封包装。
根据上述的制备方法,举两个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1)其采用无公害栽培的野生山苦瓜,长度在5-10cm,径粗约为1.8-2.2cm,用清水洗净,凉干。
(2)、采用人工切片,厚为0.3-0.5cm。
(3)、先用45℃左右的烘焙箱中烘2个小时,箱门留下3cm宽,可通风。
(4)、再用75℃烘4个小时,然后取出放置阴凉处。
(5)、隔夜后,用筛网过筛,去除杂质和碎片,可得品质上好的苦瓜茶。
(6)、采用自行设计的包装礼盒分袋密封包装。
实施例2:
(1)、采用无公害栽培的野生山苦瓜,长度在10-13cm,径粗约为2.0-3.0cm,用清水洗净,凉干。
(2)、采用人工切片,厚为0.3-0.5cm。
(3)、先用40℃左右的烘焙箱中烘3个小时,箱门留下3cm宽,可通风。
(4)、再用85℃烘4个小时,然后取出放置阴凉处。
(5)、隔夜后,用筛网过筛,去除杂质和碎片,可得品质上好的苦瓜茶。
(6)、采用自行设计的包装礼盒分袋密封包装。
上述两个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新型野苦瓜茶的制备方法的具体说明,两个实施例的工艺方法相同,在取材上有所区别,同时对比上述两个实施例可知,通过实施例1制备出来的苦瓜茶的营养成份会比实施例2的保持的更完好一些。但通过上述实施例制备出来的苦瓜茶具有如下优点:色泽保持原有绿色,外观均匀美观,用开水冲开后,营养成份容易溶解于水、无沉淀、色泽金黄色,苦中带甘,清凉爽口、带有清香、回味无穷,又便于人们携带,因此是一种极佳的保健茶饮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已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描述,但应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相关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变更和/或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21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