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焦化废水中回收氨及合成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1016.5 | 申请日: | 201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5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众;王玉珍;徐东海;郭洋;公彦猛;唐兴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10J3/00;C01C1/10;C01B3/5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化 水中 回收 合成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超临界水气化处理焦化废水实现回收氨及合成气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焦化行业和煤气化行业大力发展。但在焦炭生产、煤气洗涤、冷却、净化以及化工产品回收、精制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焦化废水。焦化废水的主要特点是酚、氨浓度高且废水排放量大。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高达20000mg/L,其中酚类物质占了70%以上的COD。由于酚类物质的生物毒性且氨氮的生物抑制性,焦化废水可生化性差,其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COD一般为0.2-0.3,属于较难生化降解的废水。
目前,焦化废水常用的处理工艺为蒸氨脱酚预处理与生化法结合的组合工艺,且通常需对生化工段出水进行后续的深度处理才能使废水达标排放。该处理方法主要以废水无害化为主,焦化废水中高浓度的有机物及氨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且对这种难降解物质的处理会显著增加药剂和能耗成本,此外还会产生二次污染(如生化工段的污泥)。
超临界水气化技术是利用水在超临界条件下(T>374.15℃,P>22.12MPa)独特的化学性质,在加氧和不加氧的条件下,有机物在超临界水中均相条件下发生氧化、水解、热解等反应,生成以H2、CO、CH4为主的可燃性气态产品。利用该技术对城市污泥、生物质及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气化产氢已有大量的报道。焦化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具有资源化利用的潜质,可以采用超临界水气化技术对其进行资源化处理。但若以制氢为目的,将需要更高的能量来抑制甲烷化反应而促进氢的产生,若以制备以H2、CO、CH4为主的合成气将更容易实现。
鉴于焦化废水中含高浓度的氨氮,具有热不稳定性,可以在超临界水气化工艺预热阶段对氨进行回收利用。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回收氨,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氨对超临界水反应过程目的气相产物的影响。
另外,由于焦化废水排放量大,若大量的废水直接进入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系统能耗将急剧增高;若能对废水中有机物进行浓缩,将大大提高系统经济效益。鉴于焦化废水中主要有机物为酚类化合物,其沸点高于水的沸点(100℃),可以在预热阶段实现废水中有机物的浓缩,针对浓缩后的有机物进行超临界水气化制备合成气,而剩余的废水仅需经过简单的深度处理工艺即可实现达标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焦化废水排放量大,酚、氨浓度高的特点,提供了一种超临界水气化处理焦化废水回收氨及合成气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从焦化废水中回收氨及合成气的方法
一种从焦化废水中回收氨及合成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将焦化废水输入蒸氨器内加热并加入适量的碱,使进入蒸氨器内焦化废水的温度升至60~105℃,pH为9~11.5;
(2)蒸氨器顶部流体经分缩器进入冷凝器,冷凝后的流体进入浓氨水储罐备用;底部流体进入废水浓缩器再行加热至90~180℃;
(3)废水浓缩器顶部流体经第一换热器冷凝至常温后进入废水深度处理工段,废水浓缩器底部流体依次经压缩机、加热炉,进入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370~800℃,压力为22~32Mpa;
(4)超临界水气化后的流体依次经第二换热器、减压阀进入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底部流体进入深度处理工段,顶部流体进入CO2吸收塔;这时,将浓氨水储罐中一部分流体与稀释水在稀氨水储罐中稀释,稀释后的流体经离心泵进入CO2吸收塔;
(5)CO2吸收塔顶部分离出以H2、CO、CH4为主成份的合成气回收,底部碳酸铵溶液排出利用。
上述工艺中,所述的碱为固体NaOH、固体KOH、NaOH溶液、或者KOH溶液。
在执行步骤(3)的同时,将氧经氧压缩机引入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引入的氧量小于超临界水反应器内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要的理论需氧量。
所述引入超临界水气化反应器中的氧为液氧、气态氧或者双氧水。
所述的加热炉、蒸氨器中加热器、废水浓缩器中的加热器采用以下加热方式的一种:燃气加热、燃煤加热、电加热、或者蒸汽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10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组人干扰素α2b制剂
- 下一篇:成膜方法和成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