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一维红色长余辉材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9454.8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6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崔彩娥;王磊;黄平;姜国伟;武银兰;郝虎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84 | 分类号: | C09K11/84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卢茂春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红色 余辉 材料 方法 | ||
1. 一种合成一维红色长余辉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将Y3+、Eu3+、Mg2+ 和Ti4+ 同时进行水热反应,生成Eu3+、Mg2+ 和Ti4+ 掺杂的Y(OH)3前驱体,然后用碳粉和升华硫的混合物硫化该前躯体生成一维Y2O2S:Eu3+,Mg2+,Ti4+ 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方法,其具体制备工艺方法为:
所使用的化学原料:氧化钇、硝酸铕、硝酸镁、钛酸丁酯、浓硝酸、氢氧化钠、无水乙醇、升华硫和碳粉,纯度控制范围为:
氧化钇(Y2O3) 相对分子质量225.84 质量分数99.9%
硝酸铕(Eu(NO3)3·6H2O) 相对分子质量445.9 质量分数99.99%
硝酸镁(Mg(NO3)2·6H2O)相对分子质量256.41 质量分数99.0%
钛酸丁酯C16H36O4Ti 相对分子质量 340.35 质量分数 98.0%
氢氧化钠(NaOH) 相对分子质量40.00 质量分数>96.0%
硝酸(HNO3) 相对分子质量63.01 质量分数65%~68%
无水乙醇(C2H5OH) 相对分子质量46.07 质量分数>99.7%
升华硫(S) 相对分子质量 32.06 质量分数99.5%
碳粉(C) 相对分子质量12.01 质量分数99.0%
去离子水(H2O)选用市场购买的一般标准都可使用;
制备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既定浓度溶液
(1)将原料氧化钇、硝酸铕、硝酸镁和氢氧化钠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于60~80℃下干燥4~8h;
(2)按物质的量比为n氧化钇 : n硝酸 = 1:6称取所需化学原料,然后加入9.3倍于硝酸体积的去离子水,搅拌至澄清溶液时,即配制成0.5mol/L的Y(NO3)3溶液;
(3)按质量比为m硝酸铕 : m去离子水=1.115:50称取所需化学原料,把硝酸铕置于烧杯中,缓慢加入去离子水,在加去离子水的过程中匀速搅拌,搅拌至澄清溶液即配制成0.05mol/L的Eu(NO3)3溶液;
(4)按质量比为m硝酸镁 : m去离子水=0.64:50称取称取所需化学原料,把硝酸镁置于烧杯中,缓慢加入去离子水,在加去离子水的过程中匀速搅拌搅拌至澄清溶液即配制成0.05mol/L的Mg(NO3)2溶液;
(5)按体积比为V钛酸丁酯 : V无水乙醇 =0.85 : 50量取钛酸丁酯和无水乙醇,把钛酸丁酯置于烧杯中,缓慢加入无水乙醇,在加无水乙醇的过程中匀速搅拌,搅拌至澄清溶液即配成0.05mol/L的C16H36O4Ti溶液;
(6)按质量比为m氢氧化钠 : m去离子水 = 4 : 25称取所需化学原料,把氢氧化钠置于烧杯中,缓慢加入去离子水,在加去离子水的过程中匀速搅拌至澄清溶液即配制成4mol/L的NaOH溶液;
第二步:进行水热反应,生成产物
在第一步所配制好的溶液中,取各溶液,均匀搅拌,滴加NaOH溶液调节pH=13,进行水热反应,将产物多次洗涤烘干,一定温度下碳粉和升华硫混合硫化生成Y2O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
(1)按体积比V硝酸钇溶液 : V硝酸铕溶液 : V硝酸镁溶液 : V钛酸丁酯溶液 = 10:3:1:1量取上述所需溶液,将上述溶液混合后,加入1.4倍于上述溶液体积的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物(V去离子水:V无水乙醇=2:1)充分搅拌使其均匀;
(2)往(1)制备好的溶液中加入4mol/L的NaOH溶液,调节pH值至12~13,将其移入高压反应釜中,旋紧反应釜,置于烘干箱中,升温至180oC,恒温12h;
(3)用离心机分离 所得到的生成物,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反复操作3~4次,于60 oC干燥后得到前躯体Y(OH)3: Eu3+,Mg2+,Ti4+;
(4)将前躯体Y(OH)3: Eu3+,Mg2+,Ti4+装入氧化铝小坩埚,再外套大坩埚,中间夹层填充碳粉和硫粉的混合物,碳粉和硫粉的质量比为100:15,然后加盖密封;
(5)将坩埚置于马弗炉中,以6oC/min的速率升温至700 oC~750 oC,并恒温4~8h;
(6)让合成的样品随炉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即可得到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945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组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高耐热汽车发动机减震器橡胶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