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悬架转向系间隙检查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5285.0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6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国;朱伟;宋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成保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16 | 分类号: | G01B21/16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50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悬架 转向 间隙 检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检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汽车悬架转向系间隙的检查台。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行驶系各零部件的配合间隙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如果间隙过大或者润滑不良,都会导致汽车的行驶性能下降,操纵稳定性变坏,行车摇摆不定,轮胎与悬架零件加速磨损,转向不灵敏等不良后果,严重时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当汽车运行一段时间后,转向、悬架及底盘系统的联接处因磨损而松旷,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可靠性,因此应经常进行汽车悬架转向系间隙检查,及时维护,以消除事故隐患。
现有的汽车悬架转向系间隙检查台由滑动平台、液压系统及其电气控制系统组成,两组滑动平台对称设置于进车轴线的两侧,滑动平台包括多层台板和多组液压缸,面板的前后位移和左右位移分别由不同的机构实现,存在运动方式和运动控制复杂、生产难度大和生产成本高的不足,而且由于体积较大,现场安装时需要基坑,需要进行土建施工,对场地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安装不简便。
为解决以上问题,在授权公告号为CN101706265B的发明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汽车底盘松旷间隙探测台,该探测台的滑动平台由下板和上板组成,下板水平固定于地基上,上板叠放于下板上,上板与下板的左下角铰接,上板后右下角与油缸活塞杆的前端转动连接,即通过油缸推动上板绕下板左下角的旋转,使停止于上板上的车轮同时实现沿进车轴线方向的前后位移和垂直于进车轴线方向上的左右位移。与传统的间隙检查台相比较,该探测台的滑动平台结构和运动机构的结构大为简化,检测操作比较方便,而且安装更为方便,不需设置基坑。但是,该探测台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由于上板旋转时所产生的前后位移量和左右位移量是不相同的,而且差异还比较大,因此使得车轮的前后位移量和左右位移量不均衡,影响检测人员的判断会和检测的准确性;其二,车轮停放在上板上的不同位置,位移量会不同,车轮靠近和远离转轴时产生的位移量是不同的,靠转轴越近,旋转半径越小,产生的前后位移和左右位移就很小,对检测不同轮距车辆会产生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悬架转向系间隙检查台,以有效提高检测准确性,并很好适应检测不同轮距车辆的需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汽车悬架转向系间隙检查台,包括对称设置于进车轴线的两侧的滑动平台及相应的驱动单元,滑动平台包括固定于地基上的底板,以及位于与底板上方且与之平行的面板,其特征是:所述面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驱动单元驱动面板在与进车轴线成45度角的方向上直线往复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面板移动时其上任意一点所产生的相对于进车轴线的前后位移量和左右位移量始终保持一致,不会对检测产生影响,可有效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并很好地适应检测不同轮距车辆的需要;滑动平台结构和驱动机构的结构更加简化,设备安装和检测操作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三幅附图:
图1是本发明汽车悬架转向系间隙检查台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汽车悬架转向系间隙检查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及所对应的标记:滑动平台10、面板20、导向板21、底板30、导轨31、导轨32、滚珠组33、液压缸40、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发明的汽车悬架转向系间隙检查台,包括对称设置于进车轴线的两侧的滑动平台10及相应的驱动单元,滑动平台10包括固定于地基上的底板30,以及位于与底板30上方且与之平行的面板20。所述面板20与底板30之间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驱动单元驱动面板20在与进车轴线成45度角的方向上直线往复移动。由于面板20移动时其上任意一点所产生的相对于进车轴线的前后位移量和左右位移量始终保持一致,因此不会对检测产生影响,可有效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并很好地适应检测不同轮距车辆的需要。滑动平台结构10和驱动机构的结构更加简化,设备安装和检测操作更为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成保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成保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52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子筛专用打孔器
- 下一篇:瓦楞纸、板自动切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