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丁二酸产量的重组菌及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2083.0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1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礼;谭在高;朱欣娜;徐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P7/46;C12N15/70;C12R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丁二酸 产量 重组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提高丁二酸产量的重组菌及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丁二酸又称为琥珀酸,在生物体中,作为TCA循环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代谢物,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丁二酸可以作为多种重要化合物的前体原料,如1,4-丁二醇、四氢呋喃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可降解塑料合成等方面,因此被美国能源部认为是12种最具价值的大宗化学品之一。目前丁二酸主要以不可再生的石油原料,通过化学法合成。由于石油资源的日益枯,利用微生物法产丁二酸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与化学合成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具有很多优势,而且由于丁二酸合成过程中吸收CO2,可以有效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研究较多的产琥珀酸微生物菌株主要有: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McKinlay et al.,2000),Anaerobiospirillum succiniciproducens(Nghiem et al.,1997),Mannheimia succiniciproducens(Lee et al.,2002)以及Escherichia coli(Vemuri et al.,2005;Jantama et al.,2008a;Jantama et al.,2008b;Zhang et al.,2009a;Zhang et al.,2009b)。其中大肠杆菌E.coli由于其遗传背景明确、易操作、生长速率快、易培养及利用碳源广等诸多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琥珀酸生产菌株(Jantama et al.,2008a;Vemuri et al.,2002a;Zhang et al.,2009b)。
E.coli在厌氧条件下进行混合酸发酵,主要产生乳酸、甲酸、乙酸以及少量的丁二酸(Clark,1989)。对于丁二酸生产而言,副产物乳酸、甲酸、乙酸等的存在会抑制丁二酸的产量和转化率,也给下游的分离纯化带来困难。因此,需要改变E.coli细胞内的代谢流,抑制上述副产物的生成。先前的研究中,以E.coli W1485为出发菌,利用插入抗性基因的方法同时使乳酸脱氢酶(ldhA)以及丙酮酸甲酸裂解酶(pflB)编码基因失活,获得突变菌株NZN111(Stols et al.,1997)。该菌株由于缺少了Ldh以及PflB,使得乳酸和甲酸的产量显著降低,但是由于扰动导致的细胞体内的氧化还原不平衡,丙酮酸大量积累,使得菌株在厌氧条件下不能以葡萄糖为碳源进行生长。Chatterjee等人发现ptsG基因中的突变使得NZN111突变株能够重新利用葡萄糖生长,发酵产物中丁二酸、乙酸和乙醇的比例为2:1:1(Chatterjee et.,2001)。
磷酸转移酶系统(phosphoenolpyruvate(PEP):carbohydrate 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s(PTS))是大肠杆菌吸收利用葡萄糖的主要方式(Flores et al.,1996;Gosset,2005;Postma et al.,1993;Zhang et al.,2009a)。该系统由可溶性的酶I/Hpr(ptsHI基因编码)以及酶II(包括IIA/B/C,由crr以及ptsG基因编码)组成(Hernandez-Montalvo et al.,2003;Postma et al.,1993;Lu et al.,2011)。在PTS系统中,吸收一分子的葡萄糖需要消耗一分子的PEP,PEP被认为是E.coli中合成若干重要化合物的前体分子,大量PEP用于葡萄糖的吸收对于E.coli化合物合成而言是不经济的,失活PTS系统将有利于提高PEP的供给以及相关目的产物的生成(Flores et al.,1996;Wang et al.,2006;Yi et al.,2003;Zhang et al.,2009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20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废水净水机
- 下一篇:一种电化学餐饮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