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二次应急功能的手自一体化便携式阀门开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1945.8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4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袁长峰;陶斌;庞桂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K31/05 | 分类号: | F16K31/05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21215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二次 应急 功能 一体化 便携式 阀门 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开关阀门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以手动或自动方式开关阀门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近年来石油、化工原料储备不断增多,大型油(气)储罐日益密集,防火灭火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在发生火灾、原油泄漏等灾难事故时,爆炸气浪或高温损坏了供电系统,使油罐的电动阀门失去动力,不能迅速关闭,原油持续向外泄漏,使火灾难以控制,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大面积的流淌火灾。虽然自动控制阀门都会设置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手动启闭阀门的手柄,但是由于手柄长期暴露在室外,受多变的气候生锈导致开关困难、火灾中烈焰产生高温,操作人员无法靠近阀门进行作业等因素,往往在突发情况中,这些手柄难以迅速关闭,甚至无法关闭。因此,在防火灭火工作日益严峻的今天,我们必须找到能够在事故状态下(包括停电事故)也能快速启闭阀门的措施。
中国发明名利“一种便携式手持快速阀门启闭器(201110331013.3)”公开了一种阀门启闭装置,采用直流电机带动两级减速机在带动一个拨爪实现阀门启闭,其优点是可实现阀门快速启闭,但存在一些缺点:1)必须电动操作,而在油气储运设备事故状态下,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本身就是危险源,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必须是防暴的,这会导致成本的增加;2)一旦失电,装置便无法操作,可靠性和应急能力受到限制;3)电机、减速机和拨爪直接相连,装置的动作执行部分体积大、重量重,在应急操作过程中不便于操作;4)为电机供电的电源线可能通过火场,存在安全隐患。发明一种可靠、安全、便携、操作简单的阀门快速启闭装置,十分必要。
根据市场调查和查阅有关文献,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具有类似功能的产品。发明一种便携式的阀门快速开关装置,在事故发生初期就能快速关闭阀门的装置符合目前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自一体化万向远程阀门快速开关装置,具有二次应急功能,本发明主要用于手动手柄阀门的远程开关,用以解决事故状况下的阀门快速启闭问题。这里所述的手动手柄阀门,是指一般采用人手驱动实现开启、关闭的手轮式阀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有二次应急功能的手自一体化便携式阀门开关装置,电机及其便携电源一起装设于一个设置背带的容器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依次通过减速电机、第二联轴器连接了一根包于软管内的软轴;所述软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于拨爪后端的拨动杆部分。所述拨爪的拨动杆部分设置于支撑管中并由所述支撑管中的轴承支撑转动。此外,所述支撑管的外柱面连接有手柄,主要用于操作者手持该手柄对拨爪进行远程操作。
优选方式下,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后端连接有位于所述容器外部同心转动的手轮;所述容器为背包、框架或箱体。此外,所述拨爪的爪数和规格与待开关的阀门手轮的轮毂个数和规格相对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便携电源,可由操作者采用背带实现便携;2)采用软轴连接电机减速机与拨爪,拨爪可方便的置于任意方向以远程控制阀门;3)提供电动、手动两种操作模式启闭阀门,采用同一套设备,为使用者提供两种操作模式,当现场环境可方便使用电机驱动时,可采用电动模式,加快阀门开关速度,当现场环境不方便使用电机驱动或电源耗尽时,可采用手动模式,为救援提供二次应急。本发明还考虑到阀门手柄形式的不同,拨爪的爪数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满足不同使用情况。
本发明使用状态正常工作时可采用电动操作模式,快速关闭阀门,当现场环境不适合电动操作或是电动操作模式失效时,可采用手动操作模式,实现二次应急。该装置适用于手动控制的阀门,特别适用于紧急情况下如救火、油罐泄漏等情况时的阀门启闭,具有可靠性高、二次应急、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便携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手自一体化万向远程阀门快速开关装置结构主视图。
图2是手自一体化万向远程阀门快速开关装置结构侧视图。
1拨爪、2轴承、3支撑管、4第一联轴器、5软轴、6软管、7第二联轴器、8减速机、9电机、10手轮、11电源、12背带、13手柄、14背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19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刺绣机夹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