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晚播鲜食玉米后熟处理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0901.3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9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何克勤;胡能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7/00 | 分类号: | A01G7/00;A01D9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100 安徽省蚌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晚播 鲜食 玉米 处理 技术 | ||
技术领域
一种超晚播鲜食玉米后熟处理技术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将在自然环境下不能正常成熟的超晚播鲜食玉米植株进行留株后熟处理,增加果穗的成熟度,达到鲜食商品成熟上市标准,减灾增收的技术。
背景技术
鲜食玉米是市场上十分受欢迎的副食品种。在晚季鲜食玉米的生产中,常常会有因天气、茬口等原因错过最佳播种期,导致玉米抽穗偏晚。这种超季节晚播的鲜食玉米往往会因后期气温降低而无法正常灌浆,不能达到鲜食成熟的标准,最后会无法上市而颗粒无收,给种植农户造成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一种超晚播鲜食玉米后熟处理技术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晚播不能正常成熟的鲜食玉米采取后熟处理措施,促进植株营养向果穗的转移,提高籽粒的灌浆程度,增加果穗的成熟度,达到鲜食玉米成熟上市的标准,减轻生产损失,增加经济效益。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1. 一种超晚播鲜食玉米后熟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采取群体丛集,留株后熟技术处理超晚播鲜食玉米,包括整株刈割、群体丛集、留株后熟、收获四个环节。
①整株刈割:将未达到鲜食上市标准的鲜食玉米连同果穗整株平地刈割;
②群体丛集:将玉米果穗保留在玉米的植株上,将玉米群体直立地起来,丛集在一起;
③留株后熟:将玉米植株在丛集的状态下保存10-15天,使玉米果穗留株后熟;
④收获:将玉米果穗从玉米植株上掰下,去皮上市。
2. 一种超晚播鲜食玉米后熟处理技术还具有以下特征:
①所述的刈割在当地出现-2℃的最低气温后进行;
②所述的刈割时玉米籽粒应当达到乳熟初期;
③所述的刈割应当随割随集,不使植株过分失水;
④所述的群体丛集还要在丛集的玉米堆外用无果穗的玉米秸秆包裹30-40cm厚;
⑤所述的鲜食玉米包括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和超甜玉米。
一种超晚播鲜食玉米后熟处理技术的有益效果:将未成熟的玉米果穗保持在植株上丛集在一起,避开了冷空气的侵扰,在堆内较高的温度下,植株内的各种营养物质仍然可以向果穗中转移,使籽粒充实,提高成熟度,达到鲜食玉米的销售标准,是一种减灾增收的有效措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一种超晚播鲜食玉米后熟处理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超晚播鲜食糯玉米的后熟处理
2012年11月13日,凤阳地区的最低气温下降至-2℃。2012年11月15日对达到乳熟初期的鲜食糯玉米进行后熟处理:
1.整株刈割:将糯玉米连同果穗一起整株平地割倒。
2.群体丛集:将玉米果穗保留在玉米的植株上,将割下的玉米植株立即直立地丛集在一起,并在堆外包裹30cm厚的无果穗玉米秸秆。
3.留株后熟:将玉米植株在丛集的状态下保存10-15天,使玉米果穗留株后熟;
4.收获:经过15天的留株后熟,糯玉米的成熟度提高,达到了鲜食玉米的商品标准,将玉米果穗从玉米植株上掰下,去皮上市。而留在田间的对照玉米在后来的低温中受冻枯死,果穗没有达到鲜食上市标准。
实施例2. 超晚播鲜食甜玉米的后熟处理
2012年11月13日,凤阳地区的最低气温下降至-2℃。2012年11月15日对达到乳熟初期的鲜食甜玉米进行后熟处理:
1.整株刈割:将鲜食甜玉米连同果穗一起整株平地割倒。
2.群体丛集:将玉米果穗保留在玉米的植株上,将割下的玉米植株立即直立地丛集在一起,并在堆外包裹30cm厚的无果穗玉米秸秆。
3.留株后熟:将玉米植株在丛集的状态下保存17天,使玉米果穗留株后熟。
4.收获:经过17天的留株后熟,甜玉米的成熟度提高,达到了鲜食玉米的商品标准,将玉米果穗从玉米植株上掰下,去皮上市。而留在田间的对照玉米在后来的低温中受冻枯死,果穗没有达到鲜食上市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未经安徽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09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