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晚播鲜食玉米后熟处理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0901.3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9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何克勤;胡能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7/00 | 分类号: | A01G7/00;A01D9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100 安徽省蚌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晚播 鲜食 玉米 处理 技术 | ||
1.一种超晚播鲜食玉米后熟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采取群体丛集,留株后熟技术处理超晚播鲜食玉米,包括整株刈割、群体丛集、留株后熟、收获四个环节:
①整株刈割:将未达到鲜食上市标准的鲜食玉米连同果穗整株平地刈割;
②群体丛集:将玉米果穗保留在玉米的植株上,将玉米群体直立地起来,丛集在一起;
③留株后熟:将玉米植株在丛集的状态下保存10-15天,使玉米果穗留株后熟;
④收获:将玉米果穗从植株上掰下,去皮上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晚播鲜食玉米后熟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刈割在当地出现-2℃的最低气温后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晚播鲜食玉米后熟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刈割时玉米籽粒应当达到乳熟初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晚播鲜食玉米后熟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群体丛集应当随割随集,不使植株过分失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晚播鲜食玉米后熟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群体丛集还要在丛集的玉米堆外用无果穗的玉米秆包裹30-40cm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晚播鲜食玉米后熟处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鲜食玉米包括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和超甜玉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未经安徽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09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