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相控电容调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5865.1 | 申请日: | 2013-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9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辛文辉;华灯鑫;李仕春;王玉峰;侯逢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谐振 无线 电能 传输 电容 调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接触式电能传输领域,涉及一种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相控电容调谐装置。
背景技术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是非接触式电能传输三种方法(电磁感应、磁耦合谐振、电磁波)中的一种。此种电能传输以交变电磁场为媒介,以发射电磁场电路、接收电磁场电路各自谐振,并且两种电路谐振频率相同以达到共振为条件,实现“米”级的、较高效率的电能传输。
图1、图2是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两种线圈模式。其中,图1是两线圈结构,图2是四线圈结构。图1中,发射线圈(电感:Lt)与谐振电容(电容:Ct)组成LC振荡电路,该电路由逆变器产生的交变电源进行激励,在发射线圈周围产生交变电磁场;接收线圈(电感:Lr)与谐振电容(电容:Cr)也组成LC振荡电路,在发射线圈产生的交变电磁场中获得电能,获取的电能被整流处理后,提供给负载使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中,电能发射端与电能接收端通过电磁场实现了非接触的电能传输。四线圈结构的无线电能传输如图2所示,其特征是在图1中增加了两个线圈。图2中,与逆变器相连的线圈称为激励线圈(单匝数),与负载相连的线圈称为负载线圈(单匝数),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均为多匝线圈。其中,激励线圈与发射线圈之间距离近,属于较密耦合;同样,负载线圈与接收线圈耦合距离近,也属于较密耦合。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距离较远,属于疏耦合。采用四线圈结构的无线电能传输,通过将发射线圈从电源分离出来、接收线圈从负载中分离出,来提高这两个线圈电路的品质因数,从而在较远距离仍能获得较高传输效率。但是无论是两线圈结构、还是四线圈结构,均要求所用的LC电路的固有频率与激励频率及电磁场频率相同,以形成“共振”,获得较高传输效率。通常,无论是两线圈结构、四线圈结构,产生电磁场的部分均称为发射磁场电路,接收电磁场的部分称为接收磁场电路。
发射磁场电路的固有频率(由发射端的Lt、Ct决定)与输入的激励电源(逆变器输出)的频率相同——即发射电路谐振时,发射电路产生的交变电磁场最强;接收磁场电路的固有频率(由接收端的Lr、Cr决定)与交变磁场频率相同——即接收电路谐振时,接收电路可从交变电磁场获得最大电能。当发射磁场电路不谐振(失谐)、或接收磁场电路不谐振(失谐),或两个电路虽谐振,但两者的谐振频率不相同——即两个电路“不共振”时,磁谐振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效率下降,传输功率变低。
发射磁场电路的固有频率与输入激励的频率不相同时,可通过两种方法使其重新达到谐振状态,一种是调节激励频率,使其和发射磁场电路的固有频率相同;另外一种办法是调整发射电路的L或C的值,使发射电路的固有频率和激励频率相同。同样,当接收电磁场电路的固有频率与交变电磁场的变化频率不相同时,也可通调节电磁场频率,使其和接收电磁场电路的固有频率相同;或调整电磁场接收电路L或C的值,使电磁场接收电路的固有频率和交变电磁场频率相同。
在某些情况下,要求电能传输的“共振”频率保持不变,此时,只能通过调节电路的L或C的值,使因干扰而失谐的电路重新谐振。例如,在人体植入式诊疗装置的无线供能中,植入体内的诊疗装置的电能接收部分因工作环境稳定,不易失谐。而体外的电能发射线圈因外界因素干扰而易失谐。这种情况下,发射电路的激励频率又必须与能量接收电路的谐振频率相同,此时只有调整发射电路的L或者C的值,使发射电路在原有激励频率下再次谐振。如果不调整发射电路的L或者C的值,而改变激励频率,使发射电路在新的频率点谐振,这会使发射电路的谐振频率与接收电路的谐振频率不再相同-即“不共振”,这会导致传输效率的急剧下降。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需要按一定的要求同时调整发射、接收电路的谐振频率,以提高电能传输的稳定性。这种情况下,因谐振频率变化,需调整电路的L或者C的值,使其在新的频率点谐振。例如,当无线电能传输的电能发射线圈、电能接收线圈之间的距离、姿态、耦合面积、负载发生变化时,为了维持电能传输的稳定,需要对共振频率进行调整。比如,当两线圈之间的距离变大时,需调高谐振频率;而当两者之间的距离变小时,需降低谐振频率。在此种情况下,也只有调整发射电路、接收电路L或者C的值,使其跟随新的频率点再次谐振,才能维持高效率电能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58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