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自动上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5330.4 | 申请日: | 2013-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4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桂芝;徐有峰;郁汉琪;殷埝生;杨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3B15/00 | 分类号: | B23B15/00;B23Q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67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数控机床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床用部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数控车床上的自动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机械制造行业中,数控车床特别是小型数控车床被广泛用于加工小轴套类零件中。在加工这类零件时,零件毛坯有件料类、也有棒料类,如何实现零件的自动化加工、实现数控车床的单机自动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机床的加工效率,就要根据不同的毛坯零件做不同的选择。如果选择棒料作为零件原材料,就要配置复杂的、高成本的自动送料支架,就会造成机床的单机成本增大,机床性价比低,不能满足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要求。另一方面,现有上料装置由于加工粗糙,设计简单,件料在上料过程中容易发生自身磨损或损坏到上料装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数控车床的,上料可靠、稳定,装料柔和的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主轴,设于主轴前端的夹具,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位于主轴端一侧还设有料仓本体、阻料气缸、阻料板、接送料气缸、接料机构和顶料结构;所述料仓本体下方出料口处铰接安装有阻料板,所述阻料板设有限位凸起,阻料板与安装在料仓本体上的阻料气缸活动连接;所述料仓本体通过接送料气缸与接料机构连接,所述接料机构远离主轴侧设有顶料机构,所述夹具中设有轴向定位块。
本发明的阻料板设计可随着阻料气缸的运动实现逐个下料,阻料板位置变化后,将最下端件料放下后,阻料板上的限位凸起正好卡在下一个件料下方,防止下个件料下落。件料随之进入接料机构中,通过顶料机构顶入夹具中夹紧。
作为本发明的优化方案,所述阻料板的限位凸起靠近件料一侧为平面,远离件料一侧为弧面。这样的优点在于,限位凸起卡在下一个件料的过程中,弧面与件料相切,不会发生磨损,而位于内侧的平面可保证不会阻碍到件料的下落。
所述阻料板经转轴安装在所述料仓本体上;阻料板另经板拨轴与阻料气缸活塞前端铰接,从而实现阻料气缸带动阻料板围绕转轴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料仓本体上安装有设有用于控制阻料板转动极限位置的限位销,保证阻料板在一定范围内转动,既不会阻碍件料下落,也保证逐个下料。
所述阻料板下缘于阻料气缸最大行程时遮盖或半遮盖料仓本体的下方出口,此时限位凸起偏移,不会接触到件料。
为了保证接送料气缸运行的稳定,料仓本体还安装有可活动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下端与接料机构连接。
本发明所述接料机构包括接料仓,铰接于接料仓侧壁下端的维持水平状态的挡料板,与挡料板外缘和接料仓侧壁连接的拉簧。本发明的挡料板可在拉簧的作用下可弹性浮动,实现柔性落料,防止件料与挡板的刚性接触使件料发生磨损。
所述接料机构位于挡料板上方还设有限位销,控制挡料板的浮动程度。
所述顶料机构包括顶料轴本体,所述顶料轴本体内接顶料气缸活塞,所述顶料气缸活塞内腔前端设有顶料轴,顶料轴后安装有导向轴、于导向轴外套接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导向弹簧;所述顶料轴前端伸出顶料轴本体内腔,顶料轴后端与导向弹簧抵触,所述顶料轴后端设有可容纳导向轴前部的导向孔。本发明的顶料机构,通过导向弹簧可实现对物料的柔性顶紧,防止刚性撞击,损坏零件。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自动上料装置结构简单,接送零件稳定可靠,多处的柔性设计防止零件和设备发生磨损。本装置制造成本低,挡料板、阻料板更换方便,利于维护,该装置工作效率高,适用于数控车床上圆形件料零件的上料,便于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下料过程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顶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阻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请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主轴1,设于主轴1前端的夹具2,位于主轴端的一侧还设有料仓本体3、阻料气缸4、阻料板5、接送料气缸6、接料机构7和顶料结构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53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镍氢动力电池用含钐无镨钕储氢合金
- 下一篇:插板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