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达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3869.6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8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坪井贵志;若菜刚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阿斯莫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1/00 | 分类号: | H02K11/00;H02K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田军锋;魏金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驱动 装置 | ||
1.一种马达驱动装置,包括:
马达(20),所述马达(20)包括圆筒形的马达壳体(21)、固定于所述马达壳体的定子(22)、容纳在所述定子的径向内侧的转子(23)、以及能够与所述转子一起旋转的轴(24);
端部框架(31、32、33),所述端部框架(31、32、33)包括底壁(311)和侧壁(312),所述底壁(311)设置在所述马达壳体的在所述轴的旋转轴线(O)的方向上的一个轴向端以便可旋转地支承所述轴,所述侧壁(312)在所述马达壳体的相反侧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从所述底壁延伸;
散热装置(45),所述散热装置(45)在所述马达壳体的相反侧设置在所述底壁上并且与所述端部框架接触;以及
控制单元(40),所述控制单元(40)与所述散热装置接触并且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马达的供电单元(41、42),
其中,所述端部框架(31、32、33)和所述散热装置(45)布置成当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端部框架投影到与所述轴的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平行的平面上时在所述轴的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使得所述控制单元(40)的热量从所述散热装置传递到所述端部框架的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两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端部框架(32、33)在所述端部框架的所述侧壁的径向外侧表面上具有凹凸部(321、3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还包括:
热辐射构件(80),所述热辐射构件(80)在与所述轴垂直的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端部框架的所述侧壁与所述供电单元之间并且接触所述端部框架的所述侧壁和所述供电单元两者。
4.根据权利要求中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供电单元(41、42)与所述轴的所述旋转轴线平行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供电单元(41、42)在与所述轴的所述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上设置在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端部框架的所述侧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供电单元(41、42)包括多个供电模块(41、42);并且
所述多个供电模块(41、42)相对于所述轴的所述旋转轴线对称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还包括:
控制电路基板(44),所述控制电路基板(44)设置在所述散热装置的端部框架侧并且与所述散热装置接触,所述控制电路基板电连接至所述供电单元以供给用于控制所述马达的控制电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还包括:
驱动电路基板(43),所述驱动电路基板(43)设置在所述散热装置的与所述端部框架相反的轴向侧并且与所述散热装置接触,所述驱动电路基板(43)电连接至所述供电单元以将驱动电流供给至所述马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中:
当所述端部框架、所述供电单元(41、42)、所述驱动电路基板(43)、所述控制电路基板(44)以及所述散热装置(45)投影到与所述轴的所述旋转轴线垂直的平面上时,所述供电单元(41、42)、所述驱动电路基板(43)、所述控制电路基板(44)以及所述散热装置(45)定位在所述端部框架的径向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端部框架(31、32、33)和所述散热装置(45)由铝分别地制成;并且
所述散热装置(45)接触所述端部框架的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两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阿斯莫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电装;阿斯莫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386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棉秆截段机
- 下一篇:一种连续式改性沥青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