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灯座组装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2933.9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6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J.H.奥文希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座 组装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安装灯座到灯壳体的工具。
背景技术
交通工具灯座组件可以包括锁定特征,例如锁定凸块和可压缩的元件,其配置为用于“推和旋转”灯座的组件进入配置为用于接收灯座的灯壳体开口。灯壳体开口通常包括解锁特征,例如径向槽道,所述径向槽道具有对应于灯座的锁定凸块的轮廓,且将灯座插入到壳体开口需要灯座的锁定凸块与壳体开口的解锁特征对准。在典型的组装或安装顺序中,灯座组件的锁定凸块插入通过壳体开口,锁定凸块对准解锁特征部且以足够的插入力将可压缩的元件抵靠壳体挤压同时在开口中轴向旋转灯座直到锁定凸块不再对准解锁特征部且处在与壳体接合接触的位置,例如直到灯座处在锁定位置。挤压元件(其可以例如配置为O型环或相似的部件)提供挤压力,以保持锁定凸块接触灯壳体且在灯组件的操作期间处在锁定位置。
通过以足够的力将灯座到壳体以挤压可压缩元件以减少与壳体的接口接触,尽管让灯座旋转直到锁定凸块对准开口的解锁特征部,例如直到灯座处在解锁位置,随后将灯座从壳体通过壳体开口拉出,灯座可以从灯壳体去除以用于交通工具维护,例如灯泡更换。
由于因交通工具中壳体的封装形式造成的有限操作空间,灯座与壳体的安装和/或灯座从壳体的去除通常手动地执行,以确保灯座与壳体的对准和锁定,和/或防止在安装或去除期间对灯座连接件、灯座端子或从接触部而来的配线造成损坏或应变。灯座的手动安装和/或去除需要手动抓紧、对准和扭转的手指运动,以施加足够的插入和挤压力且以足够的扭矩让灯座旋转以锁定和解锁锁定凸块,在一些交通工具或灯组件构造和组件状况方面其会存在功效方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文提供一种用于交通工具灯座的组件工具和使用方法。组件工具配置为通过消除手动夹捏和扭转手指动作而提供人体工学的优势,和/或提供用于在交通工具灯座安装到灯壳体和将灯座从壳体去除期间相对于灯壳体施加挤压、轴向和旋转力的机械优势。工具配置为防止对灯座连接件接口和/或连接件部件(其可以包括导线、端子和/或连接特征部)的损坏。工具可以配置为在安装期间保持或定位灯座,以增加灯座锁定特征部与壳体解锁特征部对准的容易性,由此减少安装时间,或配置为在灯座上施加退回力以在解锁之后将灯座从壳体去除。在一个例子中,工具包括可以配置为T形把手的整体驱动器。在另一例子中,工具限定驱动接口,驱动器可以选择性地连接到该驱动接口,这可以在对灯座的手动操作受到交通工具封装结构、邻近的交通工具部件等的限制的情况下有助于用于安装和/或去除灯座的工具操作。工具可以用适用于传递足够轴向力和旋转力(扭矩)到灯座的任何材料制造,以实现灯座组件相对于灯壳体的安装和去除。例如,工具可以用金属材料制造,非金属的材料(例如基于聚合物的材料)或其组合。
在本文中称为工具的灯座组装工具包括配置为接合插入在壳体开口中的灯座的接合端部。壳体开口通过灯壳体限定,其可以是交通工具中的灯壳体。交通工具灯壳体可以配置为例如承装头灯灯座组件、尾灯灯座组件、转弯指示灯灯座组件、或车牌灯灯座组件。工具包括驱动端部,其操作地连接到接合端部且配置为接收和轴向力和旋转力到接合端部。工具进一步包括与接合端部连通的通道且配置为接收灯座的连接件部分。使用中的工具将轴向力和旋转力传递到灯座,以让灯座相对于灯壳体轴向移位,同时让灯座相对于壳体开口从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中的一个相对于灯壳体旋转到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的另一个。
让灯座相对于灯壳体轴向移位可以包括,使用工具以在置于灯座和灯壳体之间的可压缩元件上施加轴向力,以挤压可压缩元件,以减少让灯座相对于壳体开口旋转所需的旋转力。可压缩元件可以配置为密封件,以在灯座处在安装和锁定位置时防止污染物进入灯壳体。
工具通道可以限定与工具的外部表面连通的孔。灯座可以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连接件导线。连接件导线的第一端可以操作地连接到连接件部分。使用中的工具可以接合灯座,从而连接件导线的第一端被包含在通道中且连接件导线的第二端延伸穿过所述孔,从而连接件导线的第二端在工具外部且可以在通过工具进行的灯座旋转期间相对于工具自由地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29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