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草抑制剂缓控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1867.3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9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米莉莉;张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朗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25/34 | 分类号: | A01N25/34;A01N43/70;A01N47/36;A01P1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孙艳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草 抑制剂 控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草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杂草抑制剂缓控释微丸。
背景技术
19世纪晚期人们发现无机化合物硫酸铜可杀死麦田某些阔叶杂草,本世纪40年代第一个除草剂2,4二氯苯乙酸(2,4-D)发明以来,世界农业进入了有机化合物除草剂时代,几十年来各种有机除草剂相继问世并迅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各种农作物田地和场所等。除草剂的使用在人类与杂草危害斗争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节省了大量繁重的除草体力劳动和机械除草作业,更重要的是减少和挽回了巨额的因草害造成的经济社会效益。
目前国内农业上主要使用传统的剂型:如粉剂、可湿性粉剂、乳剂、分散体等,应用时通过多次投药达到目的,有效成分的利用度低,投药量大,经济成本及人力成本高,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同时导致环境污染及农作物产品中过量的农药残留,直接对产品质量和其消费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其投药过程也易导致人身毒害。如果能把农药制成以维持最低有效剂量并能在给定的时间范围内持续稳定释放的农药缓释剂,则能更加经济合理地使用农药,在控制作物病害的同时把农药对环境及作物的污染降低至最小限度,这已成为当今国际农药制剂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作用时间长、使用量少、毒性低的环境友好型固体缓控释杂草抑制剂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杂草抑制剂缓控释微丸,所述杂草抑制剂缓控释微丸的配方如下:
有效成分 0%~50%,
缓释材料 0%~50%,
稀释剂 0%~50%,
粘合剂 0%~10%,
农药助剂 0%~10%,
表面活性剂0%~10%;
其中,所述有效成分分为主要有效成分和辅助有效成分;主要有效成分包括以下除草剂原料药:扑草净、甲磺隆、氯磺隆、百草枯、盖草能、甲草胺、敌草隆、2,4-D、西玛津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辅助有效成分包括硼砂、氯酸钾或硫酸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缓释材料为纤维素类、丙烯酸树酯类高分子材料、蜡质类高分子材料中的一种;所述稀释剂为微晶纤维素、乳糖、淀粉、羟丙甲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粘合剂为水、乙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水浆液、淀粉水浆液、乙基纤维素乙醇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农药助剂为吸湿剂或耐雨水冲刷剂或着色剂;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
优选的,所述杂草抑制剂缓控释微丸的配方如下:
有效成分 30%,
缓释材料 30%,
稀释剂 25%,
粘合剂 5%,
农药助剂 5%,
表面活性剂 5%。
优选的,所述缓释材料为乙基纤维素。
优选的,所述稀释剂为微晶纤维素。
优选的,所述粘合剂为乙基纤维素乙醇液。
优选的,所述粘合剂为5%的乙基纤维素乙醇液,其有利于获得圆整的小丸,并获得长时间药物缓慢释放。
本发明的主要有效成分选定为内吸传导型的除草剂原料药,这些除草剂可被杂草根系、叶片、芽鞘或茎部吸收,传导至植物体内,使杂草死亡;包括但并不仅局限于以下除草剂原料药:扑草净(RM)、甲磺隆(MF)、氯磺隆(CF)、百草枯、盖草能、甲草胺、敌草隆、2,4-D、西玛津等;辅助有效成分选定为硼砂、氯酸钾或硫酸铜等广谱无机化合物除草剂;及它们中单一成分或多成分复配的除草剂原料药。优选药效半衰期长的原料药。
本发明的缓释材料有:
纤维素类:乙基纤维素、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
丙烯酸树酯类高分子材料: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及丁酯、丙烯酸树酯;
蜡质类高分子材料:硬酯酸、硬酯酸丁酯或及单硬酯酸甘油酯、巴西棕榈蜡、蜂蜡、聚乙二醇类。
本发明优选采用纤维素类为缓释材料,针对根部吸收型杂草生长抑剂制备缓释微丸。纤维素类骨架材料可自行降解,为环境友好型材料,对使用过的土地不造成污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杂草抑制剂缓控释微丸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主料与辅料混合:将有效成分与缓释材料、稀释剂、混合,粉碎过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朗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朗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18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置模块的连接器
- 下一篇:远程过程密封组件和过程压力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