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速列车高动静刚度比橡胶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1407.0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4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罗俊;冯万盛;单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8 | 分类号: | F16F1/38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速 列车 动静 刚度 橡胶 减振器 | ||
1.一种用于高速列车高动静刚度比橡胶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外套、金属销套以及粘结在金属外套及金属销套之间的硫化橡胶层;所述金属外套四角上设置有四个安装孔;所述金属外套内壁横截面为一倾斜面,所述金属销套内壁横截面为一倾斜面,所述金属外套内壁横截面的倾斜角的角度大小与所述金属销套内壁横截面的倾斜角的角度大小相同;所述硫化橡胶层为圆环形锥体,所述硫化橡胶层的锥角的角度大小与所述金属外套内壁横截面的倾斜角的角度大小相同;调整所述金属外套内壁横截面的倾斜角的角度大小,橡胶减振器可以获得不同的刚度性能;所述金属外套内壁截面的倾斜角的角度大小和所述金属销套外壁截面的倾斜角的角度大小相等,保证了所述硫化橡胶层为等厚结构,避免减振器在使用过程中因局部应力过大而影响减振器的使用寿命,橡胶减振器采用上述结构具有具有较大的动刚度及较小的静刚度,能够实现良好的隔振降噪及减振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列车高动静刚度比橡胶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橡胶层使用的橡胶采用丁二烯和丙烯晴的共聚体丁晴橡胶,经过混炼及回炼预成型工序,保证橡胶减振器具有耐高温特性,使减振器可以在100℃高温下长期正常工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列车高动静刚度比橡胶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橡胶层的厚度和锥角决定橡胶减振器在垂直方向(使用方向)上的刚度特性,所述硫化橡胶层的厚度和锥角的数值越大,橡胶减振器在垂直方向上的刚度越小;所述硫化橡胶层的厚度的数值范围是5mm~25mm;所述硫化橡胶层的锥角的数值范围是:45°~75°;通过调整所述硫化橡胶层的厚度的大小或锥角的大小,橡胶减振器可以在垂直方向上获得不同的垂向刚度,以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性能要求。
4.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列车高动静刚度比橡胶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橡胶层的厚度为19mm,所述硫化橡胶层的锥角为7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列车高动静刚度比橡胶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安装孔的横向孔距与纵向孔距不相等,为非对称设计,在安装时具有防错装功能,保证橡胶减振器能够正确快速安装,提高工作效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列车高动静刚度比橡胶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套底部与金属销套底部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高度差,用于限制橡胶减振器的最大形变量,同时防止橡胶减振器所连接的设备在橡胶减振器失效后从车体脱落,消除安全隐患;所述金属外套底部与金属销套底部之间的高度差必须大于最大冲击载荷与刚度的比值,即在最大冲击载荷下减振器仍有变形空间,即仍具有减振效果;同时所述金属外套底部与金属销套底部之间的高度差应小于所述硫化橡胶层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列车高动静刚度比橡胶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套底部与所述金属销套底部之间的高度差为14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列车高动静刚度比橡胶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橡胶层在与水平位置成90°方向的对称位置沿硫化橡胶层的锥角方向开设有两个通孔,即所述通孔的倾斜角的角度大小与所述金属外套内壁横截面的倾斜角的角度大小相同;开设所述通孔的作用在于调节降低橡胶减振器的横向刚度,使得橡胶减振器在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具有不同的刚度特性,满足车辆动力学要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列车高动静刚度比橡胶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一腰孔,通过调节所述通孔的大小可以调节橡胶减振器的横向刚度,进而实现橡胶减振器在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刚度性能,以满足车辆动力学要求,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长大于通孔的横截面的宽,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宽小于所述硫化橡胶层的厚度的一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高速列车高动静刚度比橡胶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长与宽的数值关系为:L=2R+8mm(L代表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长,R代表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宽),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长为18mm,通孔的横截面的宽为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14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原位水分散聚电解质络合物渗透汽化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直流漏电检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