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导管和立柱架构的岛礁综合保障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1096.8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3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喜;余光明;李岭;刁景华;李增志;王清洁;孟祥君;刘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唐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7/00 | 分类号: | E02B17/00;E02B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导管 立柱 架构 岛礁 综合 保障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岛礁平台,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导管和立柱架构的岛礁综合保障平台,该种平台既具有抗海浪能力,适应恶劣海况,又能通过结构来抵抗一定的风力。
背景技术
在海上礁石上建设永久性平台,是我国开发和建设三沙市的重难点问题。目前在礁坪建设平台,主要存在以下难题:
一是由于涨潮落潮的影响,礁坪上方的水深总是随时在变化的,涨潮时水深约4米,落潮时水深1-2米。因此礁坪上施工受到潮汐的影响很严重,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在施工时间快速施工、快速组装防止海浪将建设材料冲走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建设礁坪平台的材料运输困难。位于南海区域的礁石,均远离海岸线,建设材料的运输成本高、时间长,同时到达礁石后,由于水深的影响,大型船只无法上到礁石上,小型船只作业周期长,等将建设材料运送到礁坪上时,可能已开始涨潮,从而导致无法施工。
三是施工周期短。在礁坪上建设平台,只能利用落潮时进行施工,从落潮到涨潮,中间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12个小时,在这12个小时内,需完成施工,否则涨潮时不仅无法施工,而且没有施工的建筑材料也可能被海浪冲走。
因此在礁坪上建设的平台,既要随时受到海浪的冲击,还要抵抗台风,同时在礁坪上施工时间要短,可快速组装,快速固定,越轻便坚固越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在礁坪上建设平台施工受潮汐影响较为严重的现状,采用组合式、轻便化、模块化结构,利用一种立柱和导管快速建设礁坪平台,具有抗浪波能力,同时也能抵抗一定等级的大风。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利用立柱和导管的综合岛礁综合保障平台结构为:包括综合平台、抗风导管、立柱、承载结构、承载连接件、混凝土、PE管、立柱钢构、橡胶立柱、橡胶垫、凹凸定位孔(销)。综合平台由立柱支撑,抗风导管嵌在综合平台内部,降低海面大风对综合平台的破坏。立柱下端埋入珊瑚礁一定深度,安放在橡胶垫上,并通过承载连接件与承载结构形成整体结构,共同承载综合平台的载荷,增强珊瑚礁整体承载能力。
立柱立于珊瑚礁上,其底部垫有像胶垫,外壳为PE管,内部有预制的立柱钢构,其余部位采用混凝土进行灌注。
抗风导管固定在综合平台内,其一端弯曲90°垂直于海平面,平台外边缘一端水平。
承载结构为每隔一定距离开有一圆孔的工字钢,纵横交错布置礁坪上,立柱通过承载连接件座落在承载结构上,共同承载综合平台的载荷。承载结构根据综合平台上方载荷需要,可一层配置,也可多层。
PE墩由聚乙烯(PE)材料制成,套在立柱外侧,起保护作用。PE墩采用模块化设计,呈圆柱状,中间有孔洞;护套上下均有凸凹块,叠放时自动咬合,实现定位。不同大小的PE墩内径相同,搭建后中间部分插入立柱,由立柱支撑平台上部结构,增加平台的承载能力。
疏风管由聚乙烯(PE)制成,固定于平台上部的轻钢结构内,疏风管固定在综合平台内,其一端弯曲水平25°,从综合平台下方伸出,另一端水平,从平台外边缘伸出。当海风吹向平台时,通过疏风管,将水平方向的海风沿弯管改变成吹向海面的风,将整个平台部分承受的海风水平力转化为向下的压力,从而有效提高了平台的抗风等级和稳定性。
当海风吹向综合保障平台时,平台由于疏风管的存在,将不利于综合平台稳定的水平风,改变风向为有利于平台稳定的向斜下方向的风。
当海浪涌向平台时,平台底部结构由于为立柱状,对海浪的阻力较小,同时下部的承载结构工字钢开呈多孔状,对海浪形成的阻力较小,因此海浪对综合平台破坏较小。
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连接方便、快捷,造价低。可在海中进行模块化组装,维修替换容易,适合在恶劣海况下使用,应用推广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岛礁综合保障平台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岛礁综合保障平台立柱剖面图。
其中:1综合平台,2疏风管,3立柱,4承载结构,5承载连接件,6泡沫混凝土,7PE管,8立柱钢构,9PE墩,10橡胶垫,11凹凸定位孔(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唐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唐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10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优质溶剂油的两段法加氢方法
- 下一篇:吸油烟机按键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