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症中药制剂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57725.X | 申请日: | 2013-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1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季一艮 | 申请(专利权)人: | 季一艮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P25/00;A61P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300 安徽省巢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多发性 神经 炎症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症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多发性神经炎是由于众多的全身性原因,引起肢体远端的多发性神经为主的轴突变性和节段性髓鞘脱失,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的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本病由于病因不同,病程可有急性、亚急性、慢性、复发性之别。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在数周到数月内发展。本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由于病因、病程、治疗是否及时正确和病人的配合程度的不同而异,如慢性酒精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患者若能彻底禁酒,并供给足量的维生素药物,配合对症及营养支持治疗等,轻型病例的症状可在数周内消失,而重者常需数月才能恢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补血滋阴,补精益髓,益气安神功效的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症中药制剂。
为实现以上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症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的中药材重量比组分为:熟地3~18g,山萸肉5~25g,云茯苓20~50g,准山药20~50g,麦冬5~30g,五味子6~24g,杜仲5~25g,仙灵脾20~50g,已戟5~20g,焦白术15~45g,桂枝5~20g,红枣15~45g。
本发明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症中药制剂,它的较佳中药材重量比组分为:熟地3~15g,山萸肉5~20g,云茯苓25~45g,准山药25~45g,麦冬10~25g,五味子10~20g,杜仲5~20g,仙灵脾20~30g,已戟5~15g,焦白术15~35g,桂枝5~15g,红枣15~35g。
本发明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症中药制剂,它的更佳的中药材重量比组分为:熟地12g,山萸肉15g,云茯苓30g,准山药30g,麦冬15g,五味子12g,杜仲15g,仙灵脾25g,已戟10g,焦白术25g,桂枝10g,红枣30g。
制备方法:采用温火煎熬,过滤后浓缩,装入瓶内,每瓶装入200ml,每瓶加入10ml的蜂蜜,封装备用。
服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种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症中药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科杂症,运动障碍,四肢无力,肢端疼痛症状,具有补血滋阴,补精益髓,益气安神,养肺,固肾,生津止渴的功效。
下面结合临床试验数据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自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本发明人应用本发明所制药丸观察治疗100例神经科杂症,运动障碍,四肢无力,肢端疼痛症状患者,年龄最大者60岁,年龄最小者45岁,平均年龄52岁。
2、诊断标准:神经科杂症,运动障碍,四肢无力,肢端疼痛。
3、治疗方法:炼蜜成丸,另外米糖100克,黄豆500克,鸡蛋壳100克,将黄豆和鸡蛋壳炒黄磨成细粉,与米糖拌在一起,每日两次,每次一丸,饭前一小时服用,每一疗程为三个月。
4、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及临床体征消失,其他客观检查指标基本正常;
显效:症状及临床体征减轻,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明显改善;
无效:症状及临床体征没有改变,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有所明显改善。
5、治疗结果:对100例患者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观察,90例患者取得治愈效果,5例患者显效效果,5例患者治疗无效,总有效率9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更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展开说明,但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症中药制剂并不限于这种具体的组份或形式。
配方一:
熟地3~18g,山萸肉5~25g,云茯苓20~50g,准山药20~50g,麦冬5~30g,五味子6~24g,杜仲5~25g,仙灵脾20~50g,已戟5~20g,焦白术15~45g,桂枝5~20g,红枣15~45g。
配方二:
熟地3~15g,山萸肉5~20g,云茯苓25~45g,准山药25~45g,麦冬10~25g,五味子10~20g,杜仲5~20g,仙灵脾20~30g,已戟5~15g,焦白术15~35g,桂枝5~15g,红枣15~35g。
配方三:
熟地12g,山萸肉15g,云茯苓30g,准山药30g,麦冬15g,五味子12g,杜仲15g,仙灵脾25g,已戟10g,焦白术25g,桂枝10g,红枣3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季一艮,未经季一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77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单板预辊涂新型生产线及工艺技术
- 下一篇:筷子无夹支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