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叶藻人工海草皮的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56695.0 | 申请日: | 201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8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久;刘坤;孙修涛;刘福利;汪文俊;梁洲瑞;马兴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刘晓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叶藻 人工 海草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领域,涉及一种大叶藻人工海草皮的培育以及利用大叶藻人工海草皮进行海草床修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草(seagrass)是生活于海洋沉水环境的高等植物,具有完整的根茎叶系统。海草大面积聚集生长的区域可称为海草床。海草床是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其生态价值远高于红树林与珊瑚礁。大叶藻是海草的典型代表,在我国辽宁、河北、山东等地区分布广泛。大叶藻通常在浅海水域形成广大群落,是近海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大叶藻海草床都处于不断衰退之中,以山东沿海为例,曾经繁茂的大叶藻海草床,如今已经稀疏呈斑块状,很少聚集成片。
海草床的衰退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海草床的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大叶藻海草床修复方法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概括起来,大叶藻海草床的修复方法主要有三种,即生境恢复法,种子法,移植法。
生境恢复法是指通过保护、改善或者模拟生境,借助海草的自然繁衍,来达到逐步恢复的目的,实质是海草床的自然恢复。这种方法虽然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但恢复时间较长,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种子法是将采集到的种子直接散播在海滩上或埋在底质中,通过专门播种机可以将大叶藻种子比较均匀的散播在底质中1~2cm深处,由于种子深埋底质中没有足够光源萌发,而且容易随水漂移或者遭到取食,种子的发芽率并没有明显提高;移植法是指从健康海草床移植成块的海草皮或者单株成熟植株,但这种方法对原有海草床产生破坏,移植单元的采集、保存、搬运和栽种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且移植后的海草皮难以牢固附着在新的底质上容易受海水冲刷破坏。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大叶藻海草床的修复方法存在缓慢及种子的发芽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大叶藻人工海草皮的培育方法,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叶藻人工海草皮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种子的萌发,将大叶藻种子置于盐度为15的灭菌海水中,温度保持15℃、遮光条件下培养10-14d后,取出萌发的种子置于盐度25的灭菌海水中,15℃、遮光条件下培养12-15d;
B、幼苗的培育,将步骤A中发芽的种子置于盐度为30的灭菌海水,15℃,光照3000-4000lx,培养7-10d;
C、幼苗基的制作,该幼苗基外面包裹聚合纤维,内部填充内苔藓泥或者海底泥;
D、海草皮的培养,将步骤B所培养的幼苗栽种在步骤C制作的幼苗基上,在温度15℃、光照5000-6000lx条件下培养10-14d;
E、海草皮的移植,在移植海区底质上挖掘深3~3.5cm的凹坑,将所培育的大叶藻海草皮埋入其中。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C中,将幼苗基用方格镂空托盘串联成幼苗基盘。
进一步地,所述C步骤中,制作好幼苗基用盐度为30的灭菌海水浸泡备用。
进一步地,所述幼苗基整体呈圆柱状,直径3-3.5cm,高3.5-4cm。
进一步地,所述E步骤中,将幼苗基盘固定在底质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本发明培育过程中使用种子繁殖,不必破坏原有的海草床资源,且增加了修复区域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幼苗前期在“幼苗基”中生长,底质粒度小,营养丰富,幼苗根状茎生长快,幼苗成活率高,对移植海区适应性强,适合新建海草床,克服了直接播洒种子萌发率低的问题。
2、水体的剧烈运动是海草移植的限制因子。本发明中幼苗本身植株小,风浪对其作用不大,加上“幼苗基”和托盘铆钉的固定作用,使“海草皮”于修复区域底质结合更牢固,能够抗风浪。
3、传统修复方法需要水下作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本发明无须潜水作业,将本发明所述“海草皮”移植在潮下带较浅水域,新形成的群落会自然向深水发展。
本发明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大叶藻海草床恢复方法的缺点,此种修复方法可以提高海草的覆盖度,增加海草床面积,可以提高原有海草床的遗传多样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表明实施例一种子萌发到幼苗的生长过程;
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幼苗基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幼苗栽种在幼苗基上的状态图;
图4为实施例二用方格镂空托盘起的串联幼苗基;
图5为实施例二大叶藻人工海草皮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66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清洗阈值的测试方法
- 下一篇:一种柴油的加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