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P、N系阻燃剂的合成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5933.6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4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市吉溧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9/6574 | 分类号: | C07F9/657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32115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合成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磷氮系阻燃剂的合成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999年,彭治汉,欧育湘合成了一种具有螺环磷酰芳胺结构的阻燃1,4-二(5,5-二甲基-1,3-二氧杂己内磷酰亚胺基)苯,结构式:
2002年天津工业大学任元林在其《磷系阻燃剂的合成及阻燃Lyocell纤维的研制》(硕土论文中)率先合成了本发明所述阻燃剂1,4-二(5,5-二甲基-1,3-二氧杂己内磷酰亚胺基)乙烷(DDPN),结构式:
2009年王彦林、王冬军等采用任元林相似的方法合成DDPN,对反应溶剂选择、工艺条件的优化等做了进一步的实验对比研究。
以上研究提供的合成方法对与本发明的区别在于,本发明是在同一反应器内,完成目标产物的合成制造。本发明是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去除中间产物或过渡产物的分离和纯化过程,简化工艺步骤。为更容易回收反应溶剂,在本发明中不采用添加缚酸剂(如吡啶、三乙胺等)。所采取工艺路线,更易为工业化生产所采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的合成磷氮系阻燃剂DDPN的方法。本发明是在背景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上,去除中间产物或过渡产物的分离和纯化过程,在同一反应器内一次合成目标产物阻燃剂DDPN。所采取工艺路线更为简单,反应更容易控制,而且还能够大大地降低反应成本,缩短反应时间,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P、N系阻燃剂的合成方法,该阻燃剂的分子式为C12H26O6P2N2,结构式是: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新戊二醇溶于非质子溶剂中,在惰性气氛下滴加等摩尔量的三氯氧磷,反应至无明显氯化氢气体排出;
(2)向反应体系中滴加新戊二醇0.5-1倍摩尔量的二胺,体系温度控制在0-15℃;
(3)滴加结束后在常温下反应1-3小时,然后过滤,产物经洗涤、干燥即得到上式的阻燃剂。
其中所述的非质子溶剂优选为氯仿和/或二氯乙烷。
其中所述的二胺优选为乙二胺。
其中第一步骤通常需要6-8小时的反应时间。
其中滤液经蒸馏回收后循环使用。
其中,新戊二醇、三氯氧磷和二胺的摩尔质量比为1:1:(0.5-1)。
更具体地说,合成反应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向装有回流冷凝器并有通入氮气保护气的搅拌容器内,投入适当的溶剂和新戊二醇;
2、在40℃~80℃温度下,滴加所投入新戊二醇等摩尔量的三氯氧磷;
3、滴加完成后,在继续向反应器加热和继续通入干燥氮气条件下,进行回流反应,直至无明显氯化氢气体排出;反应时间通常为6-8小时
4、降温至0~10℃;并在此温度下滴加所投入新戊二醇0.5~1倍摩尔量的乙二胺。控制此过程的滴加速度,通常约2~3小时滴加结束。
5、逐浙恢复反应体系温度至常温,并保持常温下继续反应1-3小时。
6、产物后处理:将反应结束后的物料过滤除去溶剂,水洗至无氯离子,然后烘干即得本发明的目标产物DDPN。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合成反应优选可选择如下非质子反应溶剂:二氧六环、氯仿、和/或四氢呋喃,更优选氯仿为溶剂。
更为优选的是,在第一步骤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降温至0℃附近,然后加入适量的酰化催化剂,所述酰化催化剂例如为DMAP。这将有利于提高反应的速率和提高产品纯度。
实施例1
向带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和干燥氮气流保护的三口烧瓶中加入275ml氯仿和52g(0.5mol)新戊二醇。升温至60℃,缓慢滴加76.5g三氯氧磷,3小时滴完。回流温度下继续反应约3小时,此时氮气流中已无明显氯化氢气体。
冰水浴降温至5℃,保持下0~10℃温度下缓慢滴加30g乙二胺(0.5mol),3小时滴完。滴加完成后,逐渐恢复体系温度至常温,并保持在常温状态下继续搅拌反应6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所得物料,水洗滤饼,烘干,得56.2g白色粉末状固体产物DDPN,熔点270~276℃,计算收率为63.6%。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市吉溧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吉林市吉溧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59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