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热导电P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3774.6 | 申请日: | 201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2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生;田恐虎;李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67/02;C08K13/04;C08K7/06;C08K7/00;C08K7/24;C08K3/04;B29C47/9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 导电 pc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碳酸酯(P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导热导电P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一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高导热性,它能将工件产生的热量及时地传播到周围环境中,从而保护对热量敏感的电子元器件。但是金属材料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密度大、价格贵、需要极高的成型加工温度等。随着集成化技术和电子元器件工作效能的不断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内部热量更集中;加之,电子元器件的小型化和轻量化等特殊要求;传统金属材料已不能满足应用需求。与金属材料相比,导热导电塑料具有比重轻、比强度较高和易于加工成型等特点,成为金属材料的理想替代材料之一。
随着塑料产品的多功能化和电子线路的高集成化,一些具有导热导电特性的塑料产品应用而生。例如,LED照明零件,打印机、投影仪、电脑和传真机等办公设备零件,光电缆通信中的连接零件、电刷及支架、屏蔽罩等。目前市场上导热导电塑料主要是以聚苯硫醚(PPS)和聚酰胺(PA)为基体,这类导热导电塑料的价格昂贵。PC具有优异的透明性、耐冲击性能、尺寸稳定性和耐燃烧性能等,使其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用量最大的一员。虽然PC复合材料在汽车制造、家电、通信设备和办公用品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PC树脂具有电绝缘性能,一般不易制得具有导热导电特性的复合材料。因此,研制具有导热导电特性的PC复合材料,不仅可以填补导热导电PC复合材料的市场空白,丰富导热导电塑料的品种,也有利于扩展PC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特殊的PC树脂基体和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导热导电P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导热导电P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且制得的PC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导热导电PC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聚碳酸酯树脂 400~900份;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0~350份;
碳纤维 50~200份;
片状石墨 30~150份;
膨胀石墨 30~150份;
分散剂 3~10份;
抗氧剂 1~10份;
润滑剂 1~10份。
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的体积电阻率小于1×1012Ω·m。
所述的碳纤维为纤维长度为1~10mm的短切纤维。
所述的片状石墨为长厚比为5~100的鳞片石墨;所述的膨胀石墨长厚比为300~5000。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硅烷偶联剂或钛酸酯偶联剂;硅烷偶联剂优选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钛酸酯偶联剂优选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酰基)钛酸酯(KR-12)。
所述的抗氧剂选自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抗氧剂168)、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烷醇酯(抗氧剂1076)和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联苯基二亚磷酸酯(抗氧剂PEPQ)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的润滑剂选自季戊四醇硬脂酸酯(PETS)、硬脂酸锌、乙撑双硬脂酰胺(EBS)、聚硅氧烷(GM-100)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A-C540A)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一种导热导电P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备料:聚碳酸酯树脂400~90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0~350份、碳纤维50~200份、片状石墨30~150份、膨胀石墨30~150份、分散剂3~10份、抗氧剂1~10份、润滑剂1~10份;将这些原料在高速混合机混合,混合温度为40~100℃,混合转速为300~1500rpm,混合时间为3~15min,得到混合物;
(2)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在双螺杆挤出机,碳纤维50~200份从侧喂料加入挤出机,挤出造粒,得到导热导电PC复合材料粒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37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