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粗榧抗植物病毒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48404.3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0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何军;马志卿;景炳年;安凤秋;冯俊涛;张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凌农科大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N65/06 | 分类号: | A01N65/06;A01P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粗榧抗 植物 毒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及其应用领域,具体涉及粗榧抗植物病毒病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病毒是一种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侵染活性的细胞内寄生病原物,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的第八次报告,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植物病毒种类达1122个。植物病毒所引起的植物病害素有“植物癌症”之称,其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仅次于真菌病原物,几乎每种农作物都受到2~3种病毒的危害。全世界每年由植物病毒造成的损失约4百亿美元,仅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造成的危害就超过1亿美元。
由于植物病毒具有严格的寄生性,其寄生在植物细胞甚至是细胞核内进行核酸(RNA或DNA)的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组成新的病毒粒子。这就决定了植物病毒病的防治难度大,一般药剂没有效果。20世纪初Allard报道商陆汁液中存在TMV的抑制物质,之后防治植物病毒的重点逐渐转向植物天然提取物方向。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陆续从天然产物找到了许多抗植物病毒的抑制物质,为开发高效、专一、安全的植物病毒天然抑制剂提供了基础。
中国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 Li.)为三尖杉科,三尖杉属植物,又名粗榧(浙江),鄂西粗榧(中国树木分类学),中华粗榧杉、粗榧杉(中国裸子植物志)。中国粗榧为我国特有树种,分布很广,产于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福建、江西、河南、湖南、湖北、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云南东南部、贵州东北部、广西、广东西南部,多数生于海拔600-2200米的花岗岩、砂岩及石灰岩山地。木材坚实,可作农具及工艺等用。叶、枝、种子、根可提取多种植物碱,对治疗白血病及淋巴肉瘤等有一定疗效(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7卷,科学出版社,1978年,P.428-432)。
关于中国粗榧及其代谢产物对农业生产上病、虫、草害的作用目前只有零星报道。有报道中国粗榧生物碱衍生物对烟草花叶病毒具较好钝化作用(辛玉成,王元庆.三尖杉酯碱合成物质对烟草花叶病毒的作用效果初报[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8,15(3):205-207.),并具有除草活性(郝双红,魏艳,张绿,等.中国粗榧枝叶提取物分离及其对反枝苋的除草活性[J].农药学学报,2006,8(1):91-94.),中国粗榧对粘虫具较强拒食活性(张兴,杨崇珍.西北地区杀虫植物的筛选[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27(2):21-27),还具有较强的杀线虫活性(文艳华,冯志新,徐汉虹等,植物抽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线虫的杀线活性筛选[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3):235-238)。但是这些都是在实验室内测定结果,且至今未见对其展开系统的抗植物病毒作用研究,没有形成产品,不能应用于农业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 Li.)为原料,提供一种抗植物病毒效果高、无公害、价格低廉的植物源抗植物病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粗榧抗植物病毒剂,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粗榧抗植物病毒剂以粗榧提取物为主成分并加入助剂加工而成,制剂形态是可溶性液剂、水剂及微乳剂;其中:
所述的微乳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
粗榧提取物10%~30%,有机溶剂:30%~60%,表面活性剂:5%~20%,防冻剂:5%~10%,余量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的可溶性液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
粗榧提取物10%~30%,有机溶剂:30%~60%,表面活性剂:5%~30%,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的水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
粗榧提取物10%~30%,有机溶剂:30%~60%,表面活性剂:5%~30%,防冻剂:5%~10%,余量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上述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环己酮、油酸甲酯、乙醇,甲醇,丙酮,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乳化剂为烷基苯磺酸盐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多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类及其类似物质、斯潘系列、吐温、农用阴离子-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烷基苯磺酸盐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类及其类似物质、蓖麻油与环氧乙烷的加成物、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凌农科大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未经杨凌农科大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84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泥基多孔防火隔板
- 下一篇:一种底盘可拆装的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