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铸造不锈钢管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40626.0 | 申请日: | 2013-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0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康 |
主分类号: | C22C38/58 | 分类号: | C22C38/58;C22C38/48;B22D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铸造 不锈钢管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铸造不锈钢材料的生产方法,特别是一种具有高耐热性的铸造不锈钢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304不锈钢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钢材,属于奥氏体不锈钢的一种。奥氏体不锈钢是常温下具有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当钢中含Cr约18%、Ni 8%-10%、C约0.1%时,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由于奥氏体不锈钢含有较高的铬,可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具有良好的耐蚀性。镍是稳定奥氏体且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元素,为了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当钢中含有0.1%碳和18%铬时所需的最低镍含量约为8%,这便是最著名18-8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基本成分,奥氏体不锈钢中,随着镍含量的增加,残余的铁素体可完全消除,并显著降低。相形成的倾向;同时马氏体转变温度降低,甚至可不出现λ-M相变,但是镍含量的增加会降低碳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溶解度,从而使碳化物析出倾向增强。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包括18Cr-8Ni钢和在此基础上增加Cr、Ni含量并加入Mo、Cu、Si、Nb、Ti等元素发展起来的高Cr-Ni系列钢。奥氏体不锈钢无磁性而且具有高韧性和塑性,但强度较低,不可能通过相变使之强化,仅能通过冷加工进行强化。如果加入S,Ca,Se,Te等元素,则具有良好的易切削性。此类钢耐氧化性酸介质腐蚀,如果含有Mo、Cu等元素还能耐硫酸、磷酸以及甲酸、醋酸、尿素等的腐蚀。此类钢中的含碳量若低于0.03%或含Ti、Ni,就可显著提高其耐晶间腐蚀性能。高硅的奥氏体不锈钢对浓硝酸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奥氏体型不锈钢密度略高于碳钢,具有较大的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硬度较低。奥氏体不锈钢板通常通过加工硬化来提高硬度,奥氏体型不锈钢无磁性,但其冷加工硬化生成马氏体相变时将会产生磁性,可用热处理方法来消除这种马氏体组织而恢复其无磁性。奥氏体型不锈钢同绝大多数的其它金属材料相似,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提高;塑性则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其抗拉强度在温度15~800C范围内增长是较为均匀的,更重要的是:随着温度的降低,其冲击韧度减少缓慢,并不存在脆性转变温度,所以不锈钢在低温时能保持足够的塑性和韧性。
奥氏体型不锈钢与碳钢相比,具有下列特点:
(1)高的电阻率,约为碳钢的5倍;
(2)大的线膨胀系数,比碳钢大40%,并随着温度的升高,线膨胀系数的数值也相应地提高;
(3)低的热导率,约为碳钢的1/3。
基于上述特点,奥氏体不锈钢在制管焊接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下:
(1)粗晶奥氏体不锈钢热导率低,采用传统电弧焊容易造成焊缝和近缝区晶粒粗大,影响焊接接头性能;
(2)热应力奥氏体不锈钢导热率大约只有碳钢的一半,而线膨胀系数却大得多,所以焊后在接头中会产生很大的内应力;
(3)气孔液体金属的粘度及表面张力较大,易产生气孔;焊缝金属润湿性差,焊缝两侧易产生咬边;
(4)热裂纹奥氏体钢的结晶凝固区间大,结晶时间长,且奥氏体结晶方向性强,
所以杂质偏析较严重,易产生热裂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铸造不锈钢管的生产方法,能够在保证刚性和强度的前提下,显著改善不锈钢耐高温性能的效果。
本发明的改进的铸造不锈钢管,具体化学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C:0.11~0.19%,
Si:0.20~0.90%,
Mn:1.3~1.8%,
Cr:17.1~18.9%,
Ni:8.5~10.8%,
W: 1.6~2.4%,
Nb: 1.0~1.9%,
Mo: 2.1~2.9%,
S:≤0.03%,
P:≤0.035%,
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元素。
本发明所述的改进的铸造不锈钢管的生产方法如下:
1)原料准备:按照如下成分要求以及冶炼总重量,配备合适重量的C、Si、Mn、Cr、Ni、 W、Nb、Mo料和增碳剂;使产品的化学成分含量为,
C:0.11~0.19%,
Si:0.20~0.90%,
Mn:1.3~1.8%,
Cr:17.1~18.9%,
Ni:8.5~10.8%,
W: 1.6~2.4%,
Nb: 1.0~1.9%,
Mo: 2.1~2.9%,
S:≤0.03%,
P:≤0.0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康,未经王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06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处理装置的气体混合装置
- 下一篇:隐藏滑轨的回弹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