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浆态床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9719.1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20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孙予罕;廖波;刘小浩;王小泉;赵陆海波;张小莽;罗艳宁;王江峰;陈延;肖亚宁;刘斌;王东飞;安杰逻·阿莫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碧科清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碧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22 | 分类号: | B01J8/22;C10G2/00;C07C43/04;C07C4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江磊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浆态床 反应器 | ||
1.一种浆态床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应器壳体(1)之内或之上的以下部件:下部进气组件、反应区筒体(6)、沉降管(5)和上部出口(14),所述反应区筒体(6)的上部、所述沉降管(5)的上部开口至反应器壳体内的同一腔室而与其流体连通,所述上部出口(14)用于导出该腔室中的气体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进气组件是文丘里装置,所述下部进气组件的出口流体连通所述反应区筒体的下部,并且所述沉降管(5)的下部流体连通至所述下部进气组件的侧面,所述反应器壳体内允许浆液依次经过所述反应区筒体(6)、沉降管(5)、下部进气组件、反应区筒体(6)形成一个循环回路;所述反应区筒体(6)的直径与反应器壳体(1)的直径之比为0.7~0.97,反应区筒体(6)的高度与整个反应器壳体(1)的高度之比为0.5~0.9;
所述反应器包括一根或多根沉降管(5),所述沉降管(5)包括:沉降管扩张口(24)、下料管(25)和吸液管(18),所述下料管(25)与吸液管(18)之间的连接处为渐开线形状;所述沉降管扩张口(24) 的下端出口(27)高于反应区筒体(6)的顶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态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还包括液相出口(8),所述液相出口(8)用于导出反应器壳体内腔室中的液体物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态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进气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管(15)、收缩口(21)、喉管(1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浆态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进气组件通过所述喉管(16)或者收缩口(21)与所述沉降管(5)连接并流体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浆态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筒体(6)下端设置有筒体扩张口(22)和吸液罩(19),所述吸液罩(19)带有向下扩张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浆态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扩张口(22)和吸液罩(19)之间设置有混合管(2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浆态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喉管(16)的上端出口位于反应区筒体(6)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浆态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喉管(16)的上端出口位于混合管(20)内。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浆态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筒体(6)下端还设置有分布器(23)。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态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根或多根沉降管(5)沿着反应器轴向方向围绕反应器中轴线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浆态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包括n根沉降管(5),n为2至20的整数,每根沉降管(5)的吸液管(18)与所述进气组件的喉管(16)连接并流体连通,所述吸液管(18)的直径di小于喉管(16)沿着垂直于反应器纵轴的横截面的周长的1/n。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浆态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包括n根沉降管(5),n为2至20的整数,每根沉降管(5)的吸液管(18)与所述进气组件的喉管(16)连接并流体连通,所述吸液管(18)的直径di小于喉管(16)沿着垂直于反应器纵轴的横截面的周长的1/2n。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浆态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包括n根沉降管(5),n为2至20的整数,每根沉降管(5)的吸液管(18)与所述进气组件的喉管(16)连接并流体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态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管扩张口(24)为偏心漏斗形状,其上端料液入口(26)的直径与反应器壳体(1)的半径的比值为0.1-1。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态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管扩张口(24)为偏心漏斗形状,其上端料液入口(26)的直径与反应器壳体(1)的半径的比值为0.5-1。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态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管扩张口(24)为偏心漏斗形状,其上端料液入口(26)的直径与反应器壳体(1)的半径的比值为0.6-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碧科清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碧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碧科清洁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碧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971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