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2932.X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6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小紫启一;田中和德;住本胜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P9/30 | 分类号: | H02P9/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交流 发电机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例如涉及装载在汽车等上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车辆用发电机的控制装置中,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检测发电机的温度,并根据该检测温度对提供给励磁线圈的励磁电流进行控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26616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现有的控制装置中,能使发电机在低温时的电力与在高温时的电力为同等程度,能将发电机在低温时的驱动转矩调节为高温时的驱动转矩,但无法抑制对应于发电机的转速的驱动转矩。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抑制对应于交流发电机的转速的驱动转矩、能提高能量效率、还能降低磁声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晶体管,该功率晶体管根据装载在车辆上的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来控制励磁线圈的导通/断开;转速检测部,该转速检测部对所述交流发电机的转速进行检测;驱动占空比设定部,该驱动占空比设定部对由所述转速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转速是否为规定阈值以上进行判定,在判定为所述转速为所述规定阈值以上时,降低所述励磁线圈的导通率;以及驱动用驱动器,该驱动用驱动器基于从所述驱动占空比设定部输出的所述励磁线圈的导通率来驱动所述功率晶体管。
[发明效果]
本发明是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晶体管,该功率晶体管根据装载在车辆上的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来控制励磁线圈的导通/断开;转速检测部,该转速检测部对所述交流发电机的转速进行检测;驱动占空比设定部,该驱动占空比设定部对由所述转速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转速是否为规定阈值以上进行判定,在判定为所述转速为所述规定阈值以上时,降低所述励磁线圈的导通率;以及驱动用驱动器,该驱动用驱动器基于从所述驱动占空比设定部输出的所述励磁线圈的导通率来驱动所述功率晶体管,因此,能抑制与交流发电机的转速相对应的驱动转矩,提高能量效率,而且还能降低磁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电流和驱动转矩的特性的图。
图2是表示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励磁电流参数引起的输出电流的特性的图。
图3是表示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励磁线圈导通率与励磁电流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5所涉及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电流和驱动转矩的特性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及5所涉及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1 交流发电机(车辆用交流发电机)
2 定子线圈
3 励磁线圈
4 整流器
5 调节器(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控制装置)
6 电池
7 外部控制单元
10、11、12、13、16 曲线
14、15 实线
501 内部电源
502 功率晶体管
503 二极管
504 驱动用驱动器
505 电压检测电阻
506 电压比较器
507 基准电压发生器
508、512 输入接口部
509 脉冲发生器
510、513、515 驱动占空比设定部
511 转速检测部
514 温度检测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车辆用交流发电机的控制装置。在该说明之前,利用图1~图4的曲线图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说明。
图1中分别示出了表示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电流相对于其转速的一般特性的曲线10、以及表示交流发电机的驱动转矩相对于其转速的一般特性的曲线11。曲线10及曲线11表示将励磁线圈满载励磁时的特性。图1中,纵轴表示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电流及驱动转矩,横轴是交流发电机的转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29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电荷补偿半导体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