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背光强度控制系统的移动终端及背光强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0774.4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7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6 上海市松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背光 强度 控制系统 移动 终端 控制 方法 | ||
1.具有背光强度控制系统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具有一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被点亮时有背光,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强度控制系统具有一系统设置模块、一屏幕点亮时间记录模块、一屏幕点亮需求检测模块、一与所述屏幕点亮需求检测模块连接的时间判断模块、一与所述时间判断模块连接的光线强度分析模块及一与所述光线强度分析模块连接的动作执行模块;
所述系统设置模块设置所述背光强度控制系统适用的时间范围、适合用户视力的柔和背光模式、启动所述背光强度控制系统的环境光线强度阈值以及一时间间隔;所述屏幕点亮时间记录模块记录所述显示屏最近一次点亮的时间;所述屏幕点亮需求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移动终端对屏幕点亮的需求,检测到有屏幕点亮需求时,所述时间判断模块首先将当前时间与所述系统设置模块设置的时间范围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或第二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所述时间判断模块将当前时间与所述屏幕点亮时间记录模块记录的显示屏最近一次点亮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与所述系统设置模块设置的时间间隔进行比较判断,得到第三判断结果或第四判断结果;根据第三判断结果,所述光线强度分析模块检测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并与所述系统设置模块设置的环境光线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得到第五判断结果或第六判断结果,根据第五判断结果,所述光线强度分析处理模块输出执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动作执行模块执行启动柔和背光模式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背光强度控制系统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根据第二判断结果,所述移动终端直接正常点亮;
根据第四判断结果,所述移动终端直接正常点亮;
根据第六判断结果,所述移动终端直接正常点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背光强度控制系统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设置模块包括一适用时间设置模块、一环境光线强度设置模块、一柔和背光模式设置模块及一最短时间间隔设置模块;
所述适用时间设置模块设置所述背光强度控制系统的适用时间范围,所述时间范围由用户根据自身情况设置;
所述环境光线强度设置模块设置一启动所述背光强度控制系统的最低光线强度阈值;
所述柔和背光模式设置模块设置一适合用户视力的柔和背光模式,包括背光强度及背光颜色;
所述最短时间间隔设置模块设置一时间间隔,所述时间间隔是显示屏最近一次被点亮的时间与当前需要启动所述背光强度控制系统的最短时间间隔;所述最短时间间隔由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背光强度控制系统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线强度分析模块包括一光线强度检测模块、一光线强度判断模块及一控制信号输出模块;
所述光线强度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并将该光线强度信息传送给所述光线强度判断模块进行判断,所述光线强度判断模块将所述光线强度信息与所述最低光线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得到第五判断结果或第六判断结果;
根据第五判断结果,所述控制信号输出模块输出一执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动作执行模块执行启动柔和背光模式的动作;根据第六判断结果,所述移动终端直接正常点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背光强度控制系统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是移动终端接收到屏幕点亮需求的当前时间属于所述系统设置模块设置的适用时间范围的判断结果;
所述第二判断结果是移动终端接收到屏幕点亮需求的当前时间不属于所述系统设置模块设置的适用时间范围的判断结果;
所述第三判断结果是当前时间与所述屏幕点亮时间记录模块记录的显示屏最近一次点亮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所述系统设置模块设置的时间间隔的判断结果;
所述第四判断结果是当前时间与所述屏幕点亮时间记录模块记录的显示屏最近一次点亮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系统设置模块设置的时间间隔的判断结果;
所述第五判断结果是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环境光线强度设置模块设置的最低光线强度阈值的判断结果;
所述第六判断结果是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环境的光线强度大于所述环境光线强度设置模块设置的最低光线强度阈值的判断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077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计算机系统的耐磨闸阀控制方法
- 下一篇:无障碍通行的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