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红石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5235.1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6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金平实;李荣;罗宏杰;周奕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G31/02 | 分类号: | C01G31/02;B82Y30/00;C09J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刘秋兰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红石 氧化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红石相二氧化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全球能源资源日益贫乏,过度碳排放引起环境日益恶化,节能减排已成为当前各国的首要任务。据估计,社会总能耗中有1/3以上为建筑能耗,节能减排势在必行,而节能减排必须优先考虑建筑节能。由于建筑能耗中很大部分用于空调,空调能源中的一半以上通过窗户与外界的热交换流失,因此通过研制新型的智能节能窗,能有效地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最终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节能窗可通过减少窗户部分的热损失,包括热对流,热传导和热辐射损失。采用中空玻璃结构显然可以减少前两种热损失,而减少热辐射损失主要采用玻璃镀膜,同时具有对日射的调节效果,是目前节能窗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现有节能镀膜玻璃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光学性能固定的节能窗,以目前市场上的Low-E镀膜玻璃为代表,价格便宜,隔热性能优越,应用最为广泛,但缺点是不能因季节变化而对光绪性能进行实时调节,难以适应我国大多数冬寒夏热地区的需求。另一类则被称为“智能节能玻璃”,采用多种致变色材料以对各种物理刺激产生相应的光学变化,可适应几乎所有区域和气候的需求,节能并且使室内环境更加舒适。智能节能玻璃中的典型代表是电致变色玻璃,采用外加开关和电源促使镀膜玻璃发生化学变化达到调光目的。由于电致变色镀膜玻璃基本上可认为是一个电子元件,结构复杂,制备工艺要求极高,并且需要开关和人工能源才能实现调光,造成价格昂贵,短期内很难实现普及型大规模的生产与应用。相比之下,利用一种特殊物质的金属·半导体温控相变研发的热致变色智能节能玻璃,具有结构简单,完全不用开关或任何人工能源就能实现顺应环境温度变化的全自动光热调控等显著优点,特别适应我国大部分冬寒夏热地区和各种建筑需求,并且我国在此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有望在短期内获得突破,率先实现产业化。这种热致变色智能节能玻璃的关键物质之一是二氧化钒(VO2)。
制备热致变色智能玻璃有两种方式,即采用大规模磁控溅射制备二氧化钒镀膜玻璃的物理制备方式,和采用纳米技术预先用化学手段制备二氧化钒纳米粉体,再将纳米粉体通过化学涂敷等方式制备成为贴膜节能玻璃的化学制备方式。与前一种方式相比,后者由于设备简单,普遍性强,价格低廉,易于大面积生产,和应用面广的显著优点,更容易为市场接受。
但是,由于钒氧体系化合物种类繁多,仅二氧化钒组成就具有多种同质异构晶体结构,如何合成单分散单一金红石相二氧化钒纳米颗粒一直是对科研生产的挑战。最近,已在日本和国内利用水热反应法成功合成了金红石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Solar Energy Materials&Solar Cells 95(2011)3520,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02120615A)。但是,上述利用水热法一步直接合成金红石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需在260℃以上高温处理24小时,耗能,耗时,批量产率小是这种方式的显著缺点。而且,这种由水热反应直接合成的纳米粉体形貌单一,报道目前仅局限于近似于等方(例如三维尺寸接近的近方形或近球形)的纳米颗粒。由于这种等方结构纳米颗粒在玻璃表面堆积后,极易通过粒子表面对入射光产生漫反射,使得透光性降低,表面雾度增加。另外,由于二氧化钒晶体的光学折射率非常高,将大大增加颗粒与空气界面的反射成分,同样对可见光的透过率产生不良影响。
虽有专利(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1863511A)公开了另外一种两步法合成金红石相二氧化钒的方法,即先利用水热法获得B相VO2粉体,再将上述粉体封装在密闭的耐高温的容器内,在350~1200℃范围内退火,获得到金红石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但是亚稳态B相二氧化钒粉体很容易经烧结使粒径大大增加,形成的纳米粉体的三维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之比仍然低,使得其光学性能严重低下,并且粉体颗粒中非空孔结构,使得粉体颗粒的折射率和热导率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金红石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形貌单一,仅局限于近似于等方或三维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之比仍然低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金红石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
本发明的金红石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为外部由惰性氧化物包裹的二氧化钒纳米粉体,形态为薄片状或长棒状,该纳米粉体的三维最大尺寸与三维最小尺寸之比不小于5;三维最小尺寸不大于2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52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