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细胞靶向性的磁性纳米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2759.5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2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潘永信;曹长乾;田兰香;蔡垚;朱日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49/18 | 分类号: | A61K49/18;A61K49/14;A61K47/42;A61K51/12;A61K51/08;A61K45/00;A61K38/19;A61P35/00;A61P29/00;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睿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细胞 靶向 磁性 纳米 材料 及其 生物医学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仿生合成、纳米技术、分子影像、生物医药的交叉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细胞靶向性的磁性纳米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MRI)具有无伤害性、分辨率高的独特优势,因而是一个非常好的影像工具来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但是其灵敏度低,无法很好地与区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检测没有特异性,这些都是MRI固有的一些缺点[Terreno et al.,2010]。为了克服灵敏度低的这个缺点,研究人员尝试合成各种MRI造影剂(contrast agent,又称对比剂)来缩短纵向弛豫时间(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T1)或者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T2)来增强磁共振的灵敏度和组织对比度。MRI造影剂弛豫时间可以划分为T1造影剂和T2造影剂。T1造影剂通过缩短T1来增强信号强度,在T1加权图像上使得目标区域变亮。这类造影剂大多是利用镧系金属元素钆(Gd)或者其衍生的材料,它们是现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MRI造影剂,但是经过近30年的临床使用,钆基造影剂出现了诸多缺陷,如灵敏度低、半衰期短和副作用大。例如,2007年和2010年美国FDA相继发出通告,钆基造影剂给特定肾病患者导致致命的肾源系统性纤维化(FDA news release,FDA Requests Boxed Warning for Contrast Agents Used to Improve MRI Images,5/23/2007;FDA news release,FDA:New warnings required on use of 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agents,9/9/2010)。
T2造影剂主要是超顺磁铁氧化物(SPIO)颗粒,当磁共振成像仪采用T2和T2*加权成像序列时,使得SPIO所在的区域质子信号降低,在图像上表现为暗信号。与传统的Gd基造影剂相比,SPIO颗粒具有以下优点:(1)灵敏度高:每个金属单元都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变MRI信号强度,尤其是在T2*加权图像上,可显著地提高信噪比(SNR);(2)体内可代谢清除:铁在生物体内是可以代谢的,超顺磁性磁铁矿的铁可用于机体的铁循环;(3)易于进行表面修饰,可以连接不同的功能团和配体;(4)进入生物体内,它还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以及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5)它们能够通过化学合成条件去改变粒径、形状等因素来调控它们的磁学性质和弛豫效能,因而SPIO颗粒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MRI造影剂[Bulte and Kraitchman,2004]。
另外,磁性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装载效率高和磁化率高等特性,因而是优良的药物载体,它可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增强药物效应,减轻毒副反应,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防止不稳定药物降解。因此,磁性纳米材料已经成为高效药物运载系统的一个理想选择,有望克服传统的化学治疗药物给药方式剂量大、毒副作用强、效率低、稳定性差等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27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