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两挡行星变速机构及振动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2195.5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4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项昌乐;何韡;韩全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3/44 | 分类号: | F16H3/44;G01M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高燕燕;郭德忠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用两挡 行星 变速 机构 振动 试验装置 | ||
1.一种车用两挡行星变速机构及振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电机、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制动器Ⅰ、制动器Ⅱ、两组转速转矩传感器、三组应变片和四个膜片联轴器;
其中,电机Ⅰ提供动力输入,电机Ⅱ提供负载;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均包括一个太阳轮、一个行星架及行星轮组和一个齿圈;三组应变片分别用来测出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齿圈和第二行星排的齿圈应力;四个膜片联轴器分别用于连接输入端、输出端和转速转矩传感器以及转速转矩传感器与第一行星排的输入、第二行星排的输出部件;
其连接关系为:电机Ⅰ、电机Ⅱ、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同轴布置,电机Ⅰ与膜片联轴器Ⅰ相连,膜片联轴器Ⅰ与转速转矩传感器Ⅰ相连,转速转矩传感器Ⅰ又通过膜片联轴器Ⅲ与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Ⅰ相连;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Ⅰ与第二行星轮的齿圈Ⅱ相连;第一行星排的齿圈Ⅰ与第二行星轮的太阳轮Ⅱ相连,第一行星排的齿圈Ⅰ通过制动器Ⅰ制动;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Ⅱ通过制动器Ⅱ制动,第二行星排的齿圈Ⅱ通过膜片联轴器Ⅳ与转速转矩传感器Ⅱ相连,转速转矩传感器Ⅱ又通过膜片联轴器Ⅱ与输出端电机Ⅱ相连;另外还在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Ⅰ、齿圈Ⅰ和第二行星排的齿圈Ⅱ的齿根处分别布置了应变片Ⅰ、应变片Ⅱ和应变片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两挡行星变速机构及振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低挡时,制动器Ⅰ将第一行星排的齿圈Ⅰ制动,由于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Ⅱ与第一行星轮的齿圈Ⅰ相连,故其也被制动,制动器Ⅱ则不工作;功率从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Ⅰ输入,由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Ⅰ上的连接件传至第二行星排的齿圈Ⅱ,最后由第二行星排的齿圈Ⅱ输出,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Ⅱ空转不受力;在低挡时进行振动试验,布置在第一行星排齿圈Ⅰ的齿根处的应变片 Ⅲ可测出齿圈Ⅰ齿根处的应力,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Ⅰ处的应力以及第二行星排的齿圈Ⅱ处的应力分别用遥测应变片Ⅰ、遥测应变片Ⅱ用遥测应变仪来测得;分别布置在输入和输出端的转速转矩传感器Ⅰ和转速转矩传感器Ⅱ可分别测出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转速和转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两挡行星变速机构及振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高挡时,制动器Ⅱ将第二行星排的行星架Ⅱ制动,制动器Ⅰ不工作;功率输入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Ⅰ,一方面输入功率依次经过第一行星排的太阳轮Ⅰ、行星轮Ⅰ流入齿圈Ⅰ,传递至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Ⅱ,经过第二行星排的行星轮Ⅱ,流入第二行星排的齿圈Ⅱ,从第二行星排的齿圈Ⅱ流出行星轮系;另一方面输出功率又流经第一行星排的行星架Ⅰ、行星轮Ⅰ与主功率一起在轮系内部流动,在高挡时进行振动试验,第一行星排太阳轮Ⅰ处的应力以及第二行星排的齿圈Ⅱ处的应力分别用应变片Ⅰ、应变片Ⅱ通过遥测的方法测得;同样,分别布置在输入、输出端的转速转矩传感器Ⅰ和转速转矩传感器Ⅱ可分别测出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转速和转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219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顶吹转炉下料管
- 下一篇:一种料流调节阀吹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