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含泥自然铜矿分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1190.0 | 申请日: | 2013-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0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郑能欢;姚齐林;卢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洋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B7/00 | 分类号: | B03B7/00;B03D1/00;B07B1/2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张约宗 |
地址: | 41941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含泥 自然 铜矿 分选 方法 | ||
1.一种高含泥自然铜矿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原矿进行粗碎,按照设定的粒径高值和粒径低值进行两级筛分,将原矿分离成三部分,粒径大于粒径高值的原矿在筛分后进入步骤B处理;粒径小于粒径低值为泥矿,泥矿在筛分后进入步骤D处理;粒径处于粒径低值和粒径高值之间的为砂矿,砂矿在筛分后进入步骤C处理;
B、对于粒径大于粒径高值的原矿,通过手选分离出废石,将手检分离后的原矿细碎后返回步骤A进行两级筛分,废石废弃;
C、对于粒径处于粒径低值和粒径高值之间的砂矿,先进行磨矿处理,磨矿后再通过螺旋分级分出的矿泥和矿砂;所述矿泥进行浮选,所述矿砂返回磨矿处理;所述浮选包括一级粗选、三级扫选,浮选得到的精矿产物进入步骤E处理,浮选的尾矿进入尾矿库;
D、粒径小于粒径低值的泥矿经螺旋分级处理得到矿泥和沉砂,沉砂返回进入步骤C的磨矿工序进行处理,螺旋分级溢流的矿泥首先进行浓缩得到沉砂,该沉砂进行浮选,浮选采用一级粗选、二级精选、三级扫选,浮选得到精矿产物进入步骤E处理,浮选的最终尾矿进入尾矿库;浓缩的溢流产物进入尾矿库;
E、将步骤C、D得到的精矿产物进行浓缩处理,压滤得到铜精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泥自然铜矿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的粒径高值为16×30mm,所述的粒径低值为6×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泥自然铜矿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所述二级筛分采用双层振动筛进行筛分处理,上层振动筛的筛孔孔径为16×30mm,下层振动筛的筛孔孔径为6×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泥自然铜矿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的螺旋分级中,分离出粒径在0.074毫米以下占60%的矿泥,其余粒径大于0.074毫米的矿砂返回继续磨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泥自然铜矿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的浮选中,所述粗选得到精矿产物和粗选中矿,所述精矿产物进入步骤E处理,所述粗选中矿进入扫选处理;三级扫选得到扫选中矿和尾矿,一级扫选的扫选中矿返回粗选,二、三级扫选的每级扫选得到的扫选中矿遂级返回再次扫选,每级扫选的尾矿进入下级扫选;第三级扫选的最终尾矿进入尾矿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泥自然铜矿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的浮选中,粗选分离得到粗选精矿和粗选中矿,所述粗选精矿进行二级精选,所述粗选中矿进行三级扫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泥自然铜矿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的浮选中,二级精选的第一级精选分离出精选精矿和精选中矿,其中精选中矿返回粗选再次处理,第一级精选得到的精选精矿进行第二级精选;第二级精选得到精矿产物进入步骤E处理,第二级精选分离出的精选中矿返回第一级精选再次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泥自然铜矿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的浮选中,三级扫选中的第一级扫选将粗选中矿分离得到第一级扫选中矿和第一级扫选尾矿,其中第一级扫选中矿进入第一级精选处理,第一级扫选尾矿进入第二级扫选处理;
第二级扫选分离选得到第二级扫选中矿和第二级扫选尾矿,第二级扫选尾矿进入第三级扫选处理,第二级扫选中矿返回第一级扫选处理;
第三级扫选分离得到的第三级扫选中矿和第三级扫选尾矿,第三级扫选中矿返回第二级扫选处理,第三级扫选尾矿进入尾矿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泥自然铜矿分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D中,浮选采用的浮选剂为丁基钠黄药、起泡剂为松醇油,所述丁基钠黄药添加量为每吨原矿中添加150-350g,松醇油的添加量为每吨原矿中添加50-10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洋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华洋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119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