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抛光盘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9044.4 | 申请日: | 2013-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47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身;智红梅;陈君丽;陈奕林;张慧娟;陈智;段晓琴;杜晓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D3/28 | 分类号: | B24D3/28;B24D13/00;B24D1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抛光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玻璃抛光领域,具体涉及玻璃抛光盘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加工包括切、磨、抛等工序,抛光是最后一道工序,其光亮度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抛光盘即是用于高档玻璃工艺品加工必不可少的抛光工具,所用抛光盘都是稀土氧化铈作为磨削磨粒的抛光盘,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114615A,虽然解决了以往抛光盘的切削效率低,表面光洁度不高,抛光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等缺点,但稀土价格暴涨,使得很多抛光企业大量亏损。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120315A的专利公开了采用改性金刚石作为磨粒的抛光盘,虽然使用寿命(耐磨性)是稀土抛光盘两倍左右,但金刚石比稀土更贵,成本太高。中国专利号为201110231332.7 的专利公开了以氧化铝-氧化铈核壳复合磨粒为磨削磨粒的玻璃抛光盘及其制造方法仍然没有脱离稀土的加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切削效率高、耐磨性好、表面光洁度高且成本低的可完全代替稀土的玻璃抛光盘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玻璃抛光盘原料包括磨粒、填料、树脂、固化剂、促进剂组成,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磨粒50%~68%,填料10%~25%,树脂18%~29%,固化剂0.05%~0.3%,促进剂0.05%~0.15%;所述磨粒为镁铝尖晶石核/壳复合磨粒,所述填料包括导热填料、活性填料、水溶性造孔剂和活性造孔剂组成,树脂为不饱和聚酯树脂。
所述导热填料为石墨、氮化铝、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导热填料具有超强的导热性能,能及时导出磨削区产生的热量,避免磨削区温度过高产生炸裂现象。导热填料中的石墨又起到固体润滑剂的作用,碳纳米管的加入使得磨具强度提高,耐磨性增加,且可以降低玻璃表面的粗造度,增加光洁度。
所述活性填料为氟化钠、氟化铵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氟化物可与玻璃起化学反应有化学抛光作用。
所述水溶性造孔剂为硫酸镁,硫酸镁水溶性好,抛光时溶解于水在抛光接触面形成空隙,一方面有容屑功能,另一方面可吸收磨削点的温度,具有降温功能。活性造孔剂为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分解温度低,在抛光盘制备过程中,由于不饱和树脂在引发剂、固化剂的作用下会发生放热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得碳酸氢铵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氨气、水,使抛光盘产生大量的气孔。抛光过程便于容屑和吸热。
所述树脂为不饱和聚酯树脂,具体为191,307。
所述固化剂为过氧化环己酮。
所述促进剂为环烷酸钴。
所述镁铝尖晶石核/壳型复合磨粒的粒径为0.05-5μm,该复合磨粒的内核为镁铝尖晶石,包覆层为通过乳液聚合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外壳的质量为镁铝尖晶石核质量的0.5%-10%。具体制备方法为:
本发明的玻璃抛光盘的制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 先把磨粒和填料充分混合;
b、 再与组分树脂充分混合;
c、 再与组分固化剂充分混合;
d、 再与组分促进剂充分混合成浆料,浇注到模具中,40-50℃固化成型。
应用时,把固化好的玻璃抛光磨盘用双组份胶黏在铁盘上,安装在抛光机上。
本发明的抛光盘采用的核/壳复合磨粒在磨削时磨粒与被磨面是“弹性接触”,外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起到了缓冲作用,避免了镁铝尖晶石对工件的“硬冲击”,同时在加压高速抛光条件下核/壳复合磨粒在磨削过程中接触面的外壳先消耗,然后逐渐露出内核镁铝尖晶石,抛光得以一种“柔性抛光”的渐进方式进行,从而改善抛光后加工表面的微观状况,降低粗糙度。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价格便宜、制造工艺简单、光泽度提高速度快,光泽持续时间长,同时磨削温度低不会导致工件破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玻璃抛光盘为浇注成型工艺制作,按1把组分A镁铝尖晶石核/壳复合磨粒和B填料充分混合,2再与组分C树脂充分混合,3再与组分D固化剂充分混合,4再与组分E促进剂充分混合成浆料,浇注到模具中,40-50℃固化成型。玻璃抛光盘各原料组分质量比例为:镁铝尖晶石核壳复合磨粒50;填料24(具体为石墨1.4、氮化铝1.5、氟化铵2、硫酸镁19、碳酸氢铵0.1);树脂25.55;固化剂0.3;促进剂0.15。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大学,未经河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90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卡写入文件生成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客户端的冷启动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