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半钢炼钢转炉除尘泄爆的造渣方法及半钢冶炼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8698.5 | 申请日: | 201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0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均;曾建华;陈永;杜利华;梁新腾;杨森祥;喻林;何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6 | 分类号: | C21C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谭昌驰;郭鸿禧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炼钢 转炉 除尘 造渣 方法 冶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钢炼钢转炉干法除尘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能够防止半钢炼钢转炉的干法除尘系统泄爆的造渣方法,以及一种采用该造渣方法的半钢冶炼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干法除尘系统对半钢炼钢转炉产生的烟气进行净化与回收。转炉干法除尘系统主要包括:汽化冷却烟道、蒸发冷却器(EC)、静电除尘器(EP)、烟气切换站、烟气冷却器(GC)、放散系统、输灰系统等。当除尘器电场中CO、H2、O2等气体含量达到一定值时就可能造成爆炸,因此,静电除尘器都安装有泄爆装置,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一旦除尘器内发生爆炸,泄爆装置能够自动打开将燃烧膨胀的气体及时进行排放并且能够自动复位,降低了对静电除尘器的破坏程度,从而保证了静电除尘器长期运行,但是每次泄爆也会对设备造成损伤,因此,如何防止泄爆成为延长干法除尘系统寿命的重要因素。
在现有的专利文献中,主要通过调整供氧制度,控制烟气中CO、O2含量来达到防止泄爆的目的,而在供氧制度合理的情况下,烟气中H2、O2含量达到一定值时也可能造成爆炸,另外造渣材料的加入方式不合理也会导致泄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中的至少一项,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半钢炼钢转炉除尘泄爆的造渣方法,该造渣方法通过调整炼钢转炉的造渣制度,以降低半钢炼钢时转炉干法除尘泄爆的几率。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该造渣方法的半钢冶炼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防止半钢炼钢转炉除尘泄爆的造渣方法,所述造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转炉内兑入铁水;下氧枪吹炼,待炉内碳氧反应至烟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含量小于2%之后,分批次向转炉内加入造渣材料,每批次造渣材料的加入量控制为使静电除尘器内的瞬时压力不超过泄爆阀的一级泄压值;吹炼结束后倒渣,并按重量百分比计,将炉渣总量的15~40%留在转炉内用于下一炉冶炼。
根据本发明的防止半钢炼钢转炉除尘泄爆的造渣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转炉内留有上一炉吹炼结束后炉渣总量的15~40%的炉渣。
根据本发明的防止半钢炼钢转炉除尘泄爆的造渣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转炉内没有炉渣时,所述造渣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兑入铁水的步骤之前,按重量百分比计,向转炉内加入总造渣材料的10~20%的造渣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防止半钢炼钢转炉除尘泄爆的造渣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转炉内没有炉渣时,所述造渣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兑入铁水的步骤和所述下氧枪吹炼的步骤之间,按重量百分比计,向转炉内加入总造渣材料的10~20%的造渣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防止半钢炼钢转炉除尘泄爆的造渣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造渣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下氧枪吹炼的步骤之前,摇晃转炉以排出水蒸气。
根据本发明的防止半钢炼钢转炉除尘泄爆的造渣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造渣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下氧枪吹炼的步骤之前,底吹供气搅拌以使铁水与造渣材料混合均匀。
根据本发明的防止半钢炼钢转炉除尘泄爆的造渣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下氧枪吹炼90s以后烟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含量小于2%。
根据本发明的防止半钢炼钢转炉除尘泄爆的造渣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每批次造渣材料的加入量按重量百分比计为总造渣材料的10~20%。
根据本发明的防止半钢炼钢转炉除尘泄爆的造渣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当吹炼结束后的炉渣中全铁含量按重量百分比计大于22%时,控制所述留在转炉内用于下一炉冶炼的炉渣量按重量百分比计为炉渣总量的15%,并在下一炉冶炼兑入铁水的步骤之前,向转炉内加入5kg/t钢高镁石灰和3kg/t钢活性石灰。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半钢冶炼方法,所述半钢冶炼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造渣方法作为半钢冶炼过程中的造渣制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能够有效控制半钢炼钢转炉干法除尘系统泄爆的次数,从而能够减少对除尘设备的损害,并且具有操作简单、易于实现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示例性实施例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防止半钢炼钢转炉除尘泄爆的造渣方法及半钢冶炼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86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