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覆盖层上的面板坝河床分离式趾板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13880.1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5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苗喆;李学强;白俊光;王君利;张华明;贾巍;赵庆;张发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0 | 分类号: | E02B8/00;E02B7/06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覆盖层 面板 河床 分离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床趾板领域,特别是覆盖层上的面板坝河床分离式趾板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从1985年开始用现代技术修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已有20多年的实践和经验。常规设计中,将趾板放置在坚硬、不可冲蚀和可灌浆的基岩上。当坝基覆盖层较厚时,挖除趾板基础以及下游一定范围的覆盖层,使趾板建在基岩上的传统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虽然技术上安全可靠,但必然增加工程投资和工期,对工程设计和投资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而出现了将河床趾板建在覆盖层上的混凝土面板坝这种新型坝型,采用混凝土防渗墙解决覆盖层防渗问题,利用分离式趾板结构型式连接防渗墙和混凝土面板,很好的适应了软基上的变形,减小了趾板应力。解决了将趾板建在覆盖层上混凝土面板坝的防渗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覆盖层上的面板坝河床分离式趾板结构,将趾板上下游端的较大变形差进行分配,也能适当减小趾板上的应力,同时增加特殊垫层区料起到对上伏的铺盖的反滤保护作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覆盖层上的面板坝河床分离式趾板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连接上游防渗墙和下游混凝土面板的河床趾板及连接板,趾板位于面板侧,连接板位于防渗墙侧,其中面板、趾板、连接板以及防渗墙相邻之间位置为分离缝,各分离缝处均填塞有填充材料。
所述的趾板和连接板之间的分离缝是垂直平缝。
所述的填充材料是柔性填充材料。
所述的柔性填充材料是柔性沥青浸渍木板或橡胶板。
所述的趾板宽3m~8m,连接板宽2m~6m,分离缝宽12mm~40mm。
所述的趾板顺水流方向有一块,连接板顺水流方向有一块或两块。
所述的连接板是两块,其中趾板位于临近下游混凝土面板侧,趾板与上游防渗墙之间分布有两块连接板。
所述的连接板是一块,其中趾板位于临近下游混凝土面板侧,趾板与上游防渗墙之间分布有一块连接板。
所述的趾板和连接板底部与覆盖层的基础面之间均敷设有0.5m~2.0m厚度的特殊垫层区料。
本覆盖层上的面板坝河床分离式趾板结构施工过程是:由下游依次向上游施工,先施工临近下游混凝土面板端的趾板,然后施工防渗墙,最后施工与上游防渗墙之间的一块或两块连接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混凝土趾板顺水流方向切分成两块或三块,通过形成的三至四条分离缝将趾板上下游端的较大变形差分配到每条接缝上,同时也能适当减小趾板上的应力,并在河床分离式结构与覆盖层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特殊垫层区料,以起到对上伏的铺盖的反滤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河床趾板分离为三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河床趾板分离为两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板;2、趾板;3、特殊垫层区料;4、填充材料;5、面板;6、防渗墙;7、覆盖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覆盖层上的面板坝河床分离式趾板结构,包括连接上游防渗墙6和下游混凝土面板5的河床趾板2及连接板1,趾板2位于面板5侧,连接板1位于防渗墙6侧,其中面板5、趾板2、连接板1以及防渗墙6相邻之间位置为分离缝,各分离缝处均填塞有填充材料4。趾板2和连接板1之间的分离缝是垂直平缝。
趾板2与连接板1之间的垂直平缝以及与防渗墙6、面板5之间的分离缝处均填塞有填充材料4,填充材料4是柔性填充材料。
趾板2宽3m~8m,连接板1宽2m~6m,分离缝宽12mm~40mm。趾板2起连接面板5的功能,顺水流方向只有一块,连接板1起连接趾板2与防渗墙6的功能,顺水流方向有一块或两块。
趾板2和连接板1底部与覆盖层7的基础面之间均敷设有0.5m~2.0m厚度的特殊垫层区料3,特殊垫层区料3为现有规范定义的区料,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详细说明。
河床趾板分块数量与覆盖层地基条件和覆盖层以上坝高有一定关系,分两块或三块均可,分三块较分两块更能适应地基变形,趾板应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但分离缝也多一条,增加了施工复杂程度和工程投资,宜在高坝和地基覆盖层深厚复杂的条件下采用三块。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河床趾板分离为三块,分别是一块趾板2和两块连接板1,其中趾板2位于临近下游混凝土面板5侧,趾板2与上游防渗墙6之间分布两块连接板1。
面板5、趾板2、连接板1以及防渗墙6之间就形成了四条分离缝,四条分离缝内均填塞有填充材料4,其中填充材料4是柔性沥青浸渍木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138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