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亮泽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7864.1 | 申请日: | 201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4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章太郎;高桥贤;平井纱希子;杉立淳;佐藤修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9/08 | 分类号: | G03G9/08;G03G9/087;G03G9/09;G03G15/08;G03G21/18;G03G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宋丹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色调 显影剂 处理 以及 图像 形成 设备 | ||
一种亮泽色调剂,包括色调剂颗粒和外加式添加剂,色调剂颗粒至少含有亮泽颜料、粘结剂树脂、和防粘剂,其中,根据色调剂颗粒的投影图像计算出的比表面积X(平方米/克)与色调剂颗粒的BET比表面积Y(平方米/克)的比值(X/Y)为0.3至1.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亮泽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形成具有诸如金属光泽的亮泽图像,使用亮泽色调剂。
披露过一种亮泽色调剂的示例,其中,当通过测角光度计用入射光以-45°入射角照射由色调剂形成的实面填充图像时,+30°受光角处的反射率A与-30°受光角(1ight-receiving angle)处的反射率B之比值(A/B)为2至100(例如,参见JP-A-2012-32765(专利文献1))。
另外,披露过一种用于使静电荷图像显影的彩色色调剂,其抑制由定影温度变化所导致的光泽度变化;并且在图像质量(图像的雾化和纹理)、抗失调性(抗偏移性)(offsetresistance)、以及低温定影特性方面优异。在用于使静电荷图像显影的彩色色调剂中,将一次平均粒径(primary average particle diameter)为5nm至70nm的小径无机颗粒至少从外部添加至色调剂颗粒,该色调剂颗粒包含着色剂、以及软化点从110℃至130℃的粘结剂树脂,小径无机颗粒相对于色调剂颗粒的含量是0.2重量%至0.8重量%,其平均圆度等于或大于0.950,而圆度的标准偏差小于或等于0.040(例如,参见JP-A-2001-22124(专利文献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亮泽色调剂,其中抑制雾化的发生。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具体措施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亮泽色调剂,包括色调剂颗粒(其至少含有亮泽颜料、粘结剂树脂、和防粘剂)、以及外加式添加剂,其中,根据色调剂颗粒的投影图像计算出的比表面积X(平方米/克)与色调剂颗粒的BET比表面积Y(平方米/克)的比值(X/Y)为0.3至1.0。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亮泽色调剂中,当观察色调剂颗粒在其厚度方向的横截面时,相对于所观察到的颜料颗粒总数,处理为使得由色调剂颗粒的横截面长轴方向与颜料颗粒的长轴方向所形成的角度在-30°至+30°范围内的颜料颗粒数量等于或大于60%。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亮泽色调剂中,当通过测角光度计用入射光以-45°入射角照射由色调剂形成的实面填充图像时,+30°受光角处的反射率A与-30°受光角处的反射率B之比值(A/B)可为2至100。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亮泽色调剂中,平均最大厚度C与平均等效圆直径D的比值(C/D)可在0.001至0.500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亮泽色调剂中,亮泽颜料可含有铝。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亮泽色调剂中,相对于100重量份数的粘结剂树脂,亮泽颜料的含量可以为1重量份数至70重量份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亮泽色调剂中,粘结剂树脂可以是聚酯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亮泽色调剂中,其体积平均粒径可以为1μm至30μm。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亮泽色调剂中,亮泽颜料在其表面上可以含有无机氧化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根据第九方面的亮泽色调剂中,相对于100重量份数的色调剂颗粒,无机氧化物的含量可以为0.1重量份数至5重量份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剂,其包括:根据第一方面的亮泽色调剂;以及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未经富士施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78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