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孔雀草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06883.2 申请日: 2013-01-08
公开(公告)号: CN103039337A 公开(公告)日: 2013-04-17
发明(设计)人: 孙晓红;韩梅琳;王秀玲;孙超;司长城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主分类号: A01G31/00 分类号: A01G31/00
代理公司: 北京君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5 代理人: 邢大文
地址: 100089 北京市海***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孔雀 育苗 基质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苗木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孔雀草育苗基质,还涉及所述孔雀草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孔雀草是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花卉。头状花序顶生,花外轮为暗红色,内部为黄色,故又名红黄草,其花期从“五一”一直开到“十一”

孔雀草适应性强,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比较耐旱,对土壤和肥料要求不严格。孔雀草较耐寒,它经得起早霜的侵袭。盛夏酷暑期花量较少。育苗期短。从播种到开花仅需70天。孔雀草巳逐步成为花坛、庭院的主体花卉,是迎“五一”、庆“十一”主要用花。

孔雀草种子发芽率低,用普通的播种方法发芽率仅为10%~30%。育苗推荐使用穴盆或育苗盆育苗,穴盆育苗便于统计发芽率。孔雀草育苗基质要求质地疏松、透气性好、保水保肥、干净无病害,肥力较好。常用的基质有泥炭土、椰糠、珍珠岩和蛭石,一般混合使用。基质中还适当添加一些肥料。但是草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国家已制定相关的法规限量或禁止对草炭的开采,寻找草炭节约型或替代型育苗基质,对于节约草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及降低育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香菇菌糠是指栽培和采收完香菇以后剩下的固体废物。菌糠中含有大量的菌丝体和丰富的营养物质,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长期堆放在种植场周围土地上,经日晒雨淋,会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将香菇菌糠进行腐熟化处理,腐熟后产物用于育苗基质配制,既可以实现香菇菌糠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又可以缓解草炭资源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作用,此外,香菇菌糠腐熟物的EC(可溶性盐含量)较低,约1.5mS/cm,单独或与泥炭以及其它基质复合后育苗出苗率高,不易烧苗。

在我国已有利用食用菌菌糠为原料开发育苗基质的研究,例如CN102077779A公开了一种草菇渣复配的蔬菜无土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腐熟的草菇渣与蛭石和椰糠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容重约0.5g/cm3蔬菜育苗无土基质。CN101433176A公开了以菇渣为原料的育苗基质及制作方法,该方法利用菇渣、蛭石、珍珠岩和发酵助剂制备育苗基质;CN200410097202公开了一种番茄无土栽培有机基质配方及其配置方法,该方法利用发酵菇渣与泥炭按体积比4:1混合制得有机复合基质。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有关利用可溶性盐含量(EC值)低的香菇菌糠腐熟物制备孔雀草育苗基质的报道。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孔雀草育苗基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孔雀草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孔雀草育苗基质。

该育苗基质组成如下:

香菇菌糠腐熟物    0.1~20重量份;

泥炭              0.5~18重量份;

干禽粪            1.0~4.0重量份;

所述香菇菌糠腐熟物的C/N比为25~30:1;

所述泥炭的有机质含量为30重量%以上。

所述香菇菌糠腐熟物是采用如下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

将废香菇菌棒粉碎后,加入畜禽粪便或尿素使其废香菇菌棒粉碎物的C/N比达到25~30:1,得到一种香菇菌棒粉碎物;然后往所述的香菇菌棒粉碎物中加入以所述的香菇菌棒粉总重量计0.3%~0.5%有机肥发酵剂,得到一种发酵物。

在本发明中,通常需要将废香菇菌棒粉碎到其粒径≤2mm的颗粒,粉碎废香菇菌棒所使用的设备是肥料加工技术领域里通常使用的、市场上广泛销售的设备。

在本发明中,使用畜禽粪便或尿素调节废香菇菌棒粉碎物C/N比的目的在于微生物维持生命活动与繁殖要消耗必要的养分和能量,常以C/N比为指标。一般微生物每吸收25-30份碳时,需要消耗1份氮。因此一般C/N比以25-30:1为基准。如果废香菇菌棒粉C/N比小于25:1,则会氮多(养料多),而碳少(能量少),造成氮的积累,不利于微生物正常活动;如果废香菇菌棒粉C/N比大于30:1,则会缺乏微生物细胞繁殖所需的N素,也不利于微生物活动;因此废香菇菌棒粉C/N比25~30:1是合理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68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