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叶下珠多糖在制备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005909.1 申请日: 2013-01-08
公开(公告)号: CN103054894A 公开(公告)日: 2013-04-24
发明(设计)人: 李清禄;李凌峰;李宇翔;张丽丽;谢勇平;王玉林;黄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农林大学
主分类号: A61K31/715 分类号: A61K31/715;A61P31/20;A23L1/29
代理公司: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地址: 350002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叶下珠 多糖 制备 乙肝病毒 药物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叶下珠多糖PUIPⅢ在制备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从发现至今已有四十余年。1963年,Blumberg等发现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清中含有一种能与美国血友病患者血清起反应的抗原,称其为澳大利亚抗原(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1970年Dane等在乙肝病人血清中发现了42nm大小的HBV颗粒,其外膜成分中含有HBsAg,1986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将HBV归为嗜肝DNA病毒科。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呈世界性分布,它不仅可以导致急、慢性HBV感染与75%―90%的原发性肝癌相关。全球慢性HBV感染约有3.5亿人,我国属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据我国传染病报告和疾病监测统计,乙肝占急性肝炎病例的25%左右,与HBV感染有关的肝病死亡率约23/10万,其中肝癌死亡率约13/10万,乙肝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是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一些数据估计,我国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超过1.2亿,占全世界HBV感染的1/3,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有3000万人,先、现患率约为2770/10万,这些患者10%―30%可发展为肝硬化,一部分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癌,累计现行的和既往的,我国已有一半以上人口经受HBV感染,所以慢性乙肝的治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HBV感染的药物除干扰素(Interferon,IFN)外,还有少数天然药物及众多化学合成药物如核苷类似物阿糖腺苷(adenine arabinside,Ara-A)、拉米夫定(lamivudine)、泛昔洛韦(famciclovir)、阿地福韦(adefovir)、恩他卡韦(ontacavir)等。这些药物已在实验室和临床应用中证实能显著抑制HBV DNA的复制或抑制HBsAg、HBeAg的表达与分泌。然而这些药物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干扰素的缺点主要表现在:①价格昂贵;②注射制剂;③对患者的选择有严格的限制性;④明显的不良反应,如发热、血小板减少、暂时性脱发等;⑤在失代偿性肝病患者中应用有一定的风险。核苷类药物的不足表现在:①需要长期治疗;②耐药性病毒变异的发生率高;③停药后发生ALT反跳,甚至发生重症肝炎。上述的种种不足都使得临床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寻找和开发无污染、低毒副作用、价格低廉、安全有效的新型抗HBV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经济和社会意义。 

随着天然植物及其提取物或有效成分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等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天然药物具有对人体低毒副作用,不易产生耐药性等显著特点。针对目前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困难,寻找与证实有效天然药物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希望与重要手段。传统中草药品种繁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取得一定疗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中草药抗HBV的作用机理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所以筛选中草药抗HBV这方面的工作尚有很大的潜力;而且传统中草药不良反应少,价格低,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重视,寻求有抗病毒作用的天然药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对天然药物生物活性与功能的研究已发展为研究与分析天然药物的活性部位、活性成分及至活性成分的结构或构型,以进一步明确药物的作用机理,真正实现“天然药物现代化”这一目标。如美国Holk等在天然植物茜草抗HBV作用的深入研究中,发现其抑制HBsAg、HBeAg表达的具体有效成分为三种奈-氢醌化合物。日本学者Nin等研究证明治疗肝炎的传统药物甘草中起免疫调节作用的成分为一种糖类(甘草甜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下珠多糖PUIPⅢ在制备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PUIPⅢ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和葡萄糖4个单糖组成,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和葡萄糖的摩尔比为0.27:0.28:0.1:0.35,分子量为418793.5。由药用植物叶下珠经人工提取、分离纯化而成。体外生物活性实验表明,PUIPⅢ具有抑制HepG2.2.2.15细胞培养中HBsAg、HBeAg的分泌和HBV-DNA的复制,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作用;体内活性实验表明,PUIPⅢ在鸭体内对 DHBV DNA 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反弹较小,可用于制备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和保肝护肝保健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叶下珠多糖PUIPⅢ在制备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和保肝护肝保健品中的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59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