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荧光量测腔体及其系统与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03586.2 | 申请日: | 201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37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谢騄璘;吕文斌;黄焕祺;曾文绶;高斌栩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量测腔体 及其 系统 与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量测腔体及其系统与其方法的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植物荧光量测腔体及其系统与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单点植物荧光量测架构中,测量方式需以每次单个样本,逐一量测的方式进行,造成量测数据间存在时间延迟,也代表量测数据中包含时间所造成的个体间微生理影响及误差。因此,若欲同时测量多个样本,则须架设多个独立量测单元,建置成本也随之大幅上升。
此外,在现有量测架构中多仅能具备测量单一成分的荧光信号功能,例如:测量叶绿素荧光信号,但植物个体内具有多种不同成分,可通过不同激发光源,于不同的反应波段产生对应的荧光信号,如果量测架构具备全光谱的解析能力,即可提升量测系统应用于多种研究及需求的潜力。
因此,本发明将建立可进行同步、即时、多样本及全光谱的全株植物荧光量测系统,其具有无时间延迟,不须考虑因时间造成个体间微生理影响以及取得较单叶数据更具代表性的全株植物叶绿素荧光资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荧光量测腔体,用以将激发光经由全反射或全漫射使全株植物均匀受光,并且保留全株植物被激发光所激发的荧光信号于腔体内。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荧光量测系统,用以进行同步、即时、多样本及全光谱的全株植物荧光量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荧光量测方法,具有测量无时间延迟以完整取得全株植物叶绿素荧光资讯。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荧光量测腔体,其包括一本体以及一内射面。本体具有至少一信号窗口。内射面设置于本体的内壁。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荧光量测系统,其包括至少一光源控制模块、至少一光谱仪、至少一荧光量测腔体以及至少一中央控制模块。至少一荧光量测腔体分别耦接于至少一光谱仪及至少一光源控制模块。其中每一荧光量测腔体具有一本体及一内射面。本体具有至少一信号窗口。内射面设置于本体的内壁。至少一中央控制模块分别电连接于至少一光谱仪及至少一光源控制模块。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荧光量测方法,其包括有下列步骤:提供至少一荧光量测腔体,其具有一本体且于本体上开设至少一信号窗口以及一内射面设置于本体的内壁,将至少一待测物设置于至少一荧光量测腔体内;提供至少一光源控制模块,其发射一激发光于至少一荧光量测腔体内;以及提供至少一光谱仪,其测量至少一待测物被激发光所激发而产生的一荧光信号,进而分析产生一荧光资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荧光量测腔体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荧光量测系统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荧光量测系统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荧光量测系统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荧光量测系统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荧光量测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2A的荧光量测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图2A的另一荧光量测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图3A的荧光量测方法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0-荧光量测系统
200A-200E-第一~第五荧光量测腔体
202A-202E-第一~第五本体
204A-204E-第一~第五内射面
206A-206E-第一~第五信号窗口
210A-第一光源控制模块
212A-第一光源控制单元
214A-第一激发光源
210B-第二光源控制模块
212B-第二光源控制单元
214B-第二激发光源
210D-第四光源控制模块
212D-第四光源控制单元
214D-第四激发光源
220A-第一光谱仪
222A-第一光谱分析单元
224A-第一感测通道模块
226A-第一感测光纤
228A-第一感测探头
220D-第四光谱仪
222D-第四光谱分析单元
224D-第四感测通道模块
226C-第四感测光纤
228C-第四感测探头
230A-第一中央控制模块
230D-第四中央控制模块
240-激发光
250-待测物
260-荧光信号
30-荧光量测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35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