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生产透明板材纱的玻璃纤维浸润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01812.3 | 申请日: | 201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8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刘钢;刘术明;何文;倪海威;胡校成;甘秀丽;刘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江华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25/40 | 分类号: | C03C2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2450 四川省内***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产 透明 板材 玻璃纤维 浸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透明板材纱的玻璃纤维浸润剂。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采光板俗称玻璃钢,又称透明瓦。它是和钢结构配套使用的采光材料,其主要由高性能上膜、强化聚脂和玻璃纤维组成,其中上膜起到很好的抗紫外线、抗静电的作用,抗紫外线是为了保护FRP采光板的聚酯不发黄老化,过早失去透光特性。抗静电是为了保证表面的灰尘轻易被雨水冲走或被风吹走,维持清洁美观的表面。由于其稳定的质量、经久耐用的特点,广泛使用在工业、商业和民用建筑屋面和墙面中。
玻纤浸润剂是FRP采光板中的关键技术,在玻纤加工过程中起到保护玻璃纤维的作用,并且与基体树脂有良好的结合性能,对于采光板的透光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最终制品的性能好坏。目前,国内的透明板用浸润剂一般单纯采用不饱和聚酯或者PVAC乳液,单独使用不饱和聚酯乳液,纤维的集束和短切性能不能满足加工要求;单独使用PVAC乳液,分散性和浸透速度产生矛盾无法解决;同时成膜剂与基体树脂的折光率差异较大,无法满足高透明要求。现有的透明板用浸润剂不能同时解决分散性、浸透速度、抗静电性能和透明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使玻璃纤维分散性好、浸透速度快、短切性能好、无静电累积、与基体树脂的结合性能好、耐老化、透光率高的玻璃纤维浸润剂。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生产透明板材纱的玻璃纤维浸润剂,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硅烷偶联剂,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含量为0.10%;
成膜剂,所述成膜剂为环氧改性聚酯树脂乳液,含量为2.5%;
润滑剂,所述润滑剂为聚乙二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为0.04%;
抗静电剂,所述抗静电剂为氯化锂,含量为0.50%;
pH值调节剂,所述pH值调节剂为冰乙酸,含量为0.08%;
余量为去离子水。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生产透明板材纱的玻璃纤维浸润剂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硅烷偶联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的含量为0.10%、成膜剂环氧改性聚酯树脂乳液的含量为2.5%、润滑剂聚乙二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0.04%、抗静电剂氯化锂的含量为0.50%及pH值调节剂冰乙酸的含量为0.08%,具有特定含量的各个组分相互作用,更好地起到玻璃纤维与树脂的界面桥梁作用,使制备出的板材纱与树脂结合牢固、强度高、耐侯性强,不易受雨淋、紫外线照射或大气腐蚀破坏。
(2)本发明通过设置成膜剂为环氧改性聚酯树脂乳液,使浸润剂配方的折光率与玻璃纤维、树脂折光率相近,制作的玻璃钢板材透明,易采光。
(3)本发明通过设置润滑剂为聚乙二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玻璃纤维达到极佳的硬挺性、润滑性、分散性,减少毛羽量,同时保证了玻璃钢板材强度。
(4)本发明通过设置抗静电剂为氯化锂,使玻璃纤维经过烘制后吸收一定量水分,在玻璃纤维表面形成导电通路,防止电荷被吸附在玻璃纤维表面堆积,影响玻璃纤维短切后的分散均匀性。
(5)本发明采用独特的玻璃纤维浸润剂配方生产出的玻璃纤维分散性好、浸透速度快、短切性能好、无静电累积、与基体树脂的结合性能好、耐老化、透光率高,质量稳定,有效利用率大大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制。
实施例1
用于生产透明板材纱的玻璃纤维浸润剂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0.10%
环氧改性聚酯树脂乳液 2.5%
聚乙二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0.04%
氯化锂 0.50%
冰乙酸 0.08%
余量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的浸润剂应用于透明板材纱的生产,一般采用的拉丝工艺为1600孔铂金漏板拉丝,最终的每根原丝由80根纱束合股而成,单纤维直径控制在12微米,烘干工艺可采用蒸汽和热风烘干,烘干时间为13.5小时,最终产品为2400Tex,LOT%为0.5±0.15%。
采用上述浸润剂配方生产的玻璃纤维性能测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江华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内江华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018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乙胺缓凝高效减水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梯智能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