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网络、用户设备和操作无线通信网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78009.3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5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M·卡莱迪;G·M·德拉尔拉;M·福德瑞尼;B·麦利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10 | 分类号: | H04W48/10;H04W52/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罗亚男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 网络 激活 停用 覆盖 范围 节点 | ||
提出了一种无线通信网络(100)。该无线通信网络包括用于经第一区域覆盖范围并且经第一传输带宽发送第一信号的第一收发器站(105)以及能够选择性地激活/停用的第二收发器站(115i)。在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解决方案中,第二收发器站当被停用时,可操作为广播识别第二收发器站的信标信号(BSi),该信标信号具有处于第一传输带宽的边缘的信标频率(fi)。信标信号(BSi)可由用户设备(110)检测,用于推断第二收发器站的存在。第一收发器站被配置为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基于检测到的信标信号的响应信号,并且基于所接收的响应信号调度第二收发器站的激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而言涉及无线通信网络,诸如蜂窝网络。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基于OFDM接入方案(诸如LTE/高级LTE技术、 WiMax、WiFi及其演进)或CDMA接入方案的蜂窝网络,并且涉及用于高效动态地管理这种蜂窝网络内(例如,小)节点的激活和停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就传播和性能而言,蜂窝网络的演进已经经历了显著的增长,并且最近已经被带到3GPP LTE(“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长期演进”) 高级LTE标准。
3GPP LTE/高级LTE标准被设想允许数据在相应陆地区域(小区)辐射无线电波的固定位置收发器基站或节点(例如,eNodeB) 与用户设备(例如,用户终端,诸如蜂窝电话)之间高速传送。
为了优化蜂窝网络性能(尤其是为不均等的用户设备或用户流量分布),3GPPLTE/高级LTE标准化行为已经针对异构场景-即,既包括识别所谓宏小区的相对高功率和宽覆盖范围的节点(或者宏节点),又包括大量识别宏小区内的小小区的较低功率较小覆盖范围的节点(或者小节点,例如,微、微微、毫微微节点),用于增强整体覆盖范围和容量,由此方便宏小区内的用户设备与有关宏节点之间的通信。
但是,由于增长数量的移动网络用户并且由于对需要非常高数据流量的服务的增长需求(诸如多媒体和实时服务)和非常限制性的“服务质量”,多个小节点通常部署在每个宏小区内、室内和室外位置以及需要高容量的任何地方。
因此,与基于具有可比的功率和覆盖范围的宏节点的传统异构蜂窝网络比较,在异构蜂窝网络中,在没有完整计划的情况下或者甚至以完全未协调的方式,也可以部署高密度的小节点。
这会加重干扰管理与功耗问题。
干扰会在宏小区与小小区之间以及小小区自身之间发生。
为了更好地管理网络容量和性能,为了减小干扰并优化功耗,科学研究(例如,像3GPP的标准化实体)考虑根据流量负荷(例如,对应小小区内的数据流量量和用户设备数量)管理每个小节点的激活和停用。
广义地说,小节点可以为了提供附加容量而被激活,并且在这种附加容量不再需要时被停用,由此减小功耗–这种激活和/或停用可以由宏节点或者由小节点本身调度。
在现有技术的状态下,已知针对控制小节点激活和停用的解决方案。
EP 2512171公开了用于管理蜂窝网络内微节点的状态的方法。蜂窝网络包括包含覆盖微小区的跟踪区域(每个微小区与微节点关联)的宏节点。该方法包括激活跟踪区域内的微节点、确定跟踪区域内处于空闲模式的用户设备数量并且当处于空闲模式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低于预定值时停用跟踪区域内的一个或多个微节点。该方法还包括如果宏小区的当前负荷超过另一预定值则激活跟踪区域内的所有微节点。
WO 2012/055984公开了包括宏节点和小节点的蜂窝网络,以及用于激活小节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小节点的当前操作模式、在履行预定义的标准(例如,用户设备与小节点之间的距离)之后把小节点从不活动切换到更活动的操作模式并且,根据其当前操作模式,从宏节点向小节点发送对应的切换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未经意大利电信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80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