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处理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70315.2 | 申请日: | 2012-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5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日数谷进;日野尚荣;山本诚吾;清水香奈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J23/22 | 分类号: | B01J23/22;B01D53/94;B01J23/30;B01J33/00;B01J35/04;F01N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张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催化剂 负载 蜂窝 结构 处理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处理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用于例如废气的净化处理,或是基于氨分解的氢的制造等中。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用于废气净化处理等的、具备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处理装置的蜂窝结构体(平板+波形板)的基材,难以使用市售的玻璃纸,可适用于波形加工的玻璃纸在其种类上有限制(参考下述专利文献1)。
并且一直以来,为了制造具备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处理装置,蜂窝结构体的切线部,即波形板顶点与平板相接的部分介由粘接剂进行粘接,为保持蜂窝结构,未采取其他的手段。
此外,在以现有的蜂窝结构体作为基材的废气净化处理装置等的制造中,为了使功能性催化剂负载于蜂窝结构体,采用了将蜂窝结构体本身浸渍于含有催化剂的溶液或是浆料中的方法。
此外,在将平板与波形板交替层叠粘接所形成的蜂窝结构体中,例如在废气的净化处理等中,被处理气体中含有固体成分的情况下,会出现随着使用时间的经过,固体成分堵塞蜂窝结构体的网眼(空隙部)的现象。由于被处理气体接触不到被固体成分堵塞的网眼内壁,因此被处理气体的接触面积降低。此外压力损失也增大。因此,在因废气的净化处理等而产生一定以上的堵塞的情况下,需要更换蜂窝结构体或是进行消除堵塞的再生处理。
一直以来,作为消除这种蜂窝结构体堵塞的再生处理,通过使用棒等挤压堵塞部分等方法来进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0-0137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现有方法,为了在蜂窝结构体上负载催化剂,而将蜂窝结构体本身浸渍于含有催化剂的溶液或是浆料中,并进行干燥,为此,作为蜂窝结构体的浸渍槽、干燥装置需要大型的设备,进而存在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此外,根据现有方法,例如,在废气的净化处理等中,作为消除因被处理气体中的固体成分而导致的蜂窝结构体网眼堵塞的再生处理,通过使用棒等推挤堵塞部分等方法来进行,因此由于这样的再生处理,会存在缺乏机械强度的蜂窝结构体中网眼部分损伤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处理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解决所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将市售的廉价玻璃纸作为基材使用,形成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且不需要以往的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浸渍槽、干燥装置等大型设备,制造成本低廉,并且,例如在废气的净化处理等中,即使随着使用时间经过,被处理气体中的固体成分堵塞了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网眼,也能够简单地对其进行再生处理,能够防止被处理气体的接触面积降低、压力损失增大。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方案1的具备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处理装置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将负载有功能性催化剂的波形板状玻璃纸与负载有相同功能性催化剂的平板状玻璃纸以不粘接的方式交替层叠,形成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所述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填充于壳体内。
技术方案2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所述的具备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具有角筒形,壳体由横截面呈大致U字形的壳体主体和覆盖其开口部的平板状盖体构成,或是由横截面呈大致L字形的壳体主体和与其嵌合的横截面呈大致倒L字形的盖体构成。
技术方案3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具备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的内表面上,铺有无机纤维毡。
技术方案4的发明为技术方案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备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功能性催化剂为选自脱硝催化剂、脱硫催化剂、戴奥辛类分解催化剂、以及氨分解催化剂中的催化剂,用于废气的净化处理、或基于氨分解的氢的制备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造船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造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703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