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控制自动立体显示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80067124.0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4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A·林格;马丁·艾克;J·古斯塔夫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04 | 分类号: | H04N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吕俊刚;刘久亮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电子设备 控制 自动 立体 显示器 方法 | ||
1.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
自动立体显示器(11;12,13),该自动立体显示器(11;12,13)包括显示面板(12)和图像引导装置(13;51),所述显示面板(12)被配置成输出多个图像(41-44),并且所述图像引导装置(13;51)被配置成将所述多个图像(41-44)中的第一图像(41;43)导向用户(20)的第一眼睛(21)并且将所述多个图像(41-44)中的第二图像(42;44)导向用户(20)的第二眼睛(22);
控制器(6,7),该控制器(6,7)被耦接到所述自动立体显示器(11;12,13)以控制所述显示面板(12)和所述图像引导装置(13;51);以及
传感器装置(2),该传感器装置(2)被配置成捕获距离信息(26;27)和方向信息(25;28),所述距离信息(26;27)指示所述用户(20)被定位的距所述自动立体显示器(11;12,13)的距离,并且所述方向信息(25;28)指示所述用户(20)被定位的相对于所述自动立体显示器(11;12,13)的方向;
所述控制器(6,7)被耦接到所述传感器装置(2)并且被配置成
-基于所述距离信息(26;27)和/或方向信息(25;28)来计算要被输出的所述多个图像(41-44),
-控制所述显示面板(12)输出所计算的多个图像(41-44),以及
-基于所述距离信息(26;27)和/或方向信息(25;28)来控制所述图像引导装置(13;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6,7)被配置成基于所述距离信息(26;27)和所述方向信息(25;28)两者来控制所述显示面板(12)和所述图像引导装置(13;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6,7)被配置成基于所述距离信息(26;27)和所述方向信息(25;28)来计算所述多个图像(41-44)。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6,7)被配置成计算所述第一图像(41;43)和所述第二图像(42;44),所述第一图像(41;43)和所述第二图像(42;44)具有基于所述距离信息(26;27)所确定的视差移位和视角移位。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6,7)被配置成基于所述距离信息(26;27)和所述方向信息(25;28)来计算三维深度图,并且配置成基于所述三维深度图和两眼间距来计算所述多个图像(41-44)。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6,7)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图像引导装置(13;51)以设置所述自动立体显示器(11;12,13)的最佳位置,该最佳位置与所述距离信息(26;27)和所述方向信息(25;28)相匹配。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6,7)被配置成
-监视所述距离信息(26;27)和所述方向信息(25;28)的改变,并且
-响应于所述距离信息(26;27)或所述方向信息(25;28)的改变来重新计算所述多个图像(43;44)。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图像引导装置(13;51)包括液晶层(5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6,7)被配置成基于所述距离信息(26;27)来控制所述液晶层(51)以调整所述自动立体显示器(11;12,13)的最佳位置的距离使得该最佳位置与所述距离信息(26;27)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图像引导装置(13)形成包括所述液晶层(51)的透镜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6,7)被配置成调整所述透镜板的小透镜的焦距。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传感器装置(2)被配置为头部跟踪器和/或眼睛跟踪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未经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712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商品云防伪系统方法
- 下一篇:风循环智能解冻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