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合于毛细管作用流体输送的微毛细管膜和泡沫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80063391.0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5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L.G.扎拉米布斯蒂洛;R.J.库普曼斯;M.A.普里托戈伯特;C.沃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7/01 | 分类号: | B29D7/01;B32B3/20;C08J5/18;C08J9/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坤瑞律师事务所 11494 | 代理人: | 吴培善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合于 毛细管 作用 流体 输送 泡沫 | ||
1.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微毛细管膜,其中所述膜包含:
(a)包含热塑性材料的基体,
(b)在所述基体中从所述膜的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平行设置的一个或多个表面处理的通道,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表面处理的通道是通过在毛细管中吹入气体混合物,然后将毛细管带放置在等离子体区域中持续固定的时间而获得的,所述气体混合物包含氮和少于1体积%的氦,以及任选的至多5体积%的氢和/或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表面处理的通道彼此间隔至少1微米,并且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表面处理的通道每个都具有至少1微米的直径;
其中所述微毛细管膜包含30体积%至80体积%的基体,基于所述微毛细管膜的总体积;其中所述微毛细管膜包含30体积%-60体积%的空隙率,基于所述微毛细管膜的总体积;所述微毛细管膜的厚度为200-600微米;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通道的直径为5-10微米;
使用包括雾化的官能分子的介电阻挡放电的大气压等离子体或低压等离子体对微毛细管通道和任选地对微毛细管膜表面进行处理,以改变表面能;
前提条件是所述基体和空隙率的体积%的总和是100%,基于所述微毛细管膜的总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微毛细管膜,其中所述热塑性材料选自聚烯烃;聚酰胺;聚偏二氯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氨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乙烯乙烯醇(PVOH),聚氯乙烯,聚乳酸(PLA)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微毛细管膜,其中所述聚烯烃是聚乙烯或聚丙烯。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微毛细管膜,其中所述聚酰胺是尼龙6。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微毛细管膜,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表面处理的通道具有选自圆形、矩形、椭圆形、星形、菱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它们的组合的横截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微毛细管膜,其中所述官能分子选自胺类、羟基类、烯丙基类、丙烯酸类、氟类和有机硅类。
7.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微毛细管泡沫体,其中所述泡沫体包含:
(a)包含热塑性材料的基体,
(b)在所述基体中从所述泡沫体的第一端部至第二端部平行设置的一个或多个表面处理的通道,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表面处理的通道是通过在毛细管中吹入气体混合物,然后将毛细管带放置在等离子体区域中持续固定的时间而获得的,所述气体混合物包含氮和少于1体积%的氦,以及任选的至多5体积%的氢和/或氨,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表面处理的通道彼此间隔至少1微米,并且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表面处理的通道每个都具有至少1微米的直径;
其中所述微毛细管泡沫体包含30体积%至80体积%的基体,基于所述微毛细管泡沫体的总体积;其中所述微毛细管泡沫体包含30体积%-60体积%的空隙率,基于所述微毛细管泡沫体的总体积;所述微毛细管泡沫体的厚度为200-600微米;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通道的直径为5-10微米;
使用包括雾化的官能分子的介电阻挡放电的大气压等离子体或低压等离子体对微毛细管通道和任选地对微毛细管泡沫体表面进行处理,以改变表面能;
前提条件是所述基体和空隙率的体积%的总和是100%,基于所述微毛细管泡沫体的总体积。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微毛细管泡沫体,其中所述热塑性材料选自聚烯烃;聚酰胺;聚偏二氯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氨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乙烯乙烯醇(PVOH),聚氯乙烯,聚乳酸(PLA)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微毛细管泡沫体,其中所述聚烯烃是聚乙烯或聚丙烯。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微毛细管泡沫体,其中所述聚酰胺是尼龙6。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微毛细管泡沫体,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表面处理的通道具有选自圆形、矩形、椭圆形、星形、菱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它们的组合的横截面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8006339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